笔趣阁

随梦文学>反派BOSS的职业修养[快穿] > 170180(第10页)

170180(第10页)

唉……奴隶买多了,真就以为人家是跟自己做买卖的了。不对,大郎是要去西边,让他家少将军去北边?

对方这探的,不是西南来兴京的路吗?

元烈帝先把理藩院的折子看完,里边有一句理藩院得意洋洋的夸赞“知北上之路尚有十余城,大惊,遂不再停。”

元烈帝哭笑不得,原来理藩院为了让来京的使臣队伍感受到大楚的强盛与富庶,也因为运河正在分段修缮,还用的都是人家的奴隶,被看见了不好,因此没走水路,甚至还为了炫耀,特意绕了路。

因为路太远,城池太多,对方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停止了城市勘察。

这也越发看出罗马的贪婪,他们不是来劫掠的,竟要一口气攻陷大楚的首都?真是好大的口、气!

“呵!”冷笑一声,元烈帝将理藩院的奏折扔在了御案上,刚意识到罗马心怀歹意他是忧,甚至还有些惧。此刻却只剩下了暴怒,当他的大楚是个核桃吗?敲开了壳便能吃了?

再接着看敖昱的奏折,元烈帝的心情就截然不同了。

他自请调到陀安州,让小月亮去北边的胡麻关,英王和瑞王守新旧西南。

“倒是会给英王划拉地盘。”这一大片,在舆图上连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弯月,这位颛孙大郎居中调度南北。

元烈帝犹豫了片刻,担心病弱大郎的身子撑不住。打倭寇是精锐士卒跟阴招无数的地痞无赖开打,打罗马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壮汉正面掐架。

英王造反?现在局势都定了,他有什么必要背个犯上作乱,弑父杀弟的罪名?觉得日后登基太平静了,给自己找点事吗?先帝篡位的事儿,都到如今了,还有人嘀咕呢。甚至等老二登基了,他都得先去拜光宗太子,再去拜他皇爷爷。得老二的儿子继位了,可能这事儿才算平息。

且英王和太子性格也不一样,他在外边闹腾,但入朝不会夺权,只会“父皇英明”。无论嘴上,还是实际上,都不会跟元烈帝对着干。

所以,元烈帝就只愁一件事——万一战事紧急时,大郎嘎嘣一下,躺下了,他耽误事怎么办?

元烈帝把信王叫来了,想了想,把五六七皇子也给叫来了。

信王:“……”他那该死的预感又开始上下蹦跶了,尤其是见着几个眼睛冒光的皇侄后。

他用哀求的眼光看向皇兄,元烈帝很“自然”地错开了视线,和蔼地看着三个儿子:“原来一直觉得你们三个还小,但今日突然想起来,你们几个哥哥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就开始担着差事了。而且,老五也要开府了啊。”

五皇子特别激动地应了一声:“是!父皇!”这话还能听不明白吗?这是要给他们安排差事了。

元烈帝大笑:“哈哈哈哈!”

信王绝望,无论什么差事,跟这仨小马驹一样的皇侄一块儿去,都不会轻松。

“草原那边不太平,将军还是得用在刀刃上,朕有意让你们前去陀安州,助颛孙巡按兴修水利。”粮店才是硬菜,但能不提就不提,尘埃落定前,得把“真心肝”藏着。

五六七:“儿臣遵旨!”信王:“皇兄,臣也……”

“嗯。”元烈帝看着弟弟,“他们仨年纪轻,头一回办差就去这么远,朕既有心历练,且颛孙巡按也是老成持重之人,但朕还是有些不放心。”

信王看着元烈帝:您确定颛孙大郎老成持重?

元烈帝咳嗽了两声:“咳!总之,你帮皇兄跟着,一路看着他们。朕是让你们去干活的,不是让你们摆皇子架势的,无论何时,一概听颛孙大人,还有你们王叔的,知道吗?”

“儿臣遵旨!”

元烈帝觉得,三个小的说这句话,跟老二的那句“父皇英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信王眼神动了动,后半句看似是说给三个小子的,可也有对他的吩咐,毕竟颛孙大人在前。

信王看元烈帝眼色的功力也是能排进前三的,顿时便明白了,这是让他们去当壮劳力的,国中要有大事发生了。信王眉头不由得皱起来了:“皇兄……近日弟弟年纪大了,身子骨有些撑不住了。”

他这还真不是躲懒,信王有点担心元烈帝。他一走,京里能扛事的皇族就没人了。虽然英王系的官员都在,且也还得用。元烈帝自己的人手也一个没少,但这不是就怕万一吗?

太子病躺下了,宫里都开始准备白事了,但毕竟还没走人。平王……就别把他当人了。

几十年相伴走下来,说信王对元烈帝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元烈帝虽然心思冷硬,能一直挂着这个弟弟,一个王爷能得到的最高权力也都给了他,多少因兄弟间的这点真情。

但即便他是真担心元烈帝,也不能把担心说出来,反而得说他自己不好。这也是信王老油子的谨慎。

果然,信王一说,元烈帝就知道他担心什么了,神色间也温和了下来。

“朕也知道是辛苦王弟了,但朕既不放心这三个崽子,也有些担心颛孙大郎的身体。他那些差事,都是一刻不能停的。”

“臣明白了,臣遵旨。”信王行礼,接了这个差事。

不只是修水渠的事,甚至不只是建粮店的事,还有大事。信王回去准备行李的过程中,便听说元烈帝调了越熙去胡麻关做守备将军:“这是要对北边动兵?打谁?”

元烈帝若确定打谁会告诉他的,不说……不确定?不是打,是防!北边的人可不少,这是从哪儿得了消息要开打了?

果然是大事,本来准备过程还有些拖延的信王,立刻手脚麻利了起来——军。国大事,不得拖延。那仨小子本是要连马桶都带上的,被信王劈头盖脸一通骂。四人带着两百多护卫,轻车简从(相对他们的身份来说)一路冲向了陀安州。

他们甚至比敖昱到得还更快些。

敖昱正要动身之前,探访新大陆的船队,终于在几经波折后,回来了!他们带回了玉米。

小月亮临走的时候都选好了地方,写好了耕种笔记(说是找到了古书,远古先民也曾耕种过此物)。敖昱按照他的册子,选了精干人马,将玉米种下了。如今正是早春,也恰好是适合玉米耕种的季节。

所以,敖昱登上前往陀安州的船时,他已经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了:人口还是少,去北边种玉米的人,到底要从哪儿变出来?奴隶也就现在这个数量了,多了罗马也没有了,且到了慢慢消化的时候了。

儒家闹腾得厉害了,又是仁义不仁义的问题。这次敖昱倒是赞同他们,要用仁义把奴隶消化掉。人数再多,影响就大了。

十八岁的小月亮,穿着一身蓝色绸缎箭衣。窄袖短打,腰间系着一条深紫色的带子,身姿越发高挑,骨头上却已经长出了均匀的肌肉,是个挺拔傲岸的少年郎。

敖昱摸了摸脸,他已经白回来了,虽然比不上小月亮,但至少也斯文端正,作为一条经常肚皮朝上水里漂的金鳢,他头一回发现脸还是很重要的。这回,敖昱自己从船上蹦跶下来了,两人相隔遥远,他却能准确无误地奔向他。

四目相对,指尖轻握。不能拥吻,可惜了。

“咳!颛孙大人。”

小月亮有多显眼,信王和三个皇子在敖昱眼中就有多“隐蔽”,完全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

“见过信王殿下,见过五殿下、六殿下、七殿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