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提亲
▍郡主似乎对世子并未那样深的心思。
正月初二,满城晴光遍,今日阮家长房的元娘安姐儿回门,还顺带捎上了自家两个长得结结实实的皮猴儿。
安姐儿是崔老夫人的嫡长孙女,从前又是在她膝下长大的,祖孙二人感情深厚,自打前些时日收到弟弟的信,远在河东裴家的安姐操办完家宴後便马不停蹄地回了玉京。
要说这位表姐,燕鸣歌从前就有几分发怵,更别提如今好些时日不曾见到她,心里更是没甚底。
就连从来都端着身段的陆昀见了自家长姐,也都是一大早便亲自在城门口候着了,想着姐姐一路上舟车劳顿,他先前准备的吃食才献上,就讨了陆安的嫌。
两个往常见到他要扑上来的外甥们,也都老老实实的不敢吭声,唯独蓁姐儿胆子大些,还朝他挤眉弄眼地通风报信,以此暗示自家母亲正在气头上。
陆安嫁给河东裴氏嫡长孙,自打一进门便学着做好一个高门冢妇,不过几年光景,将裴家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条,较之前还未出阁时,身上那股子威慑人的气势更上一层楼。
在长姐面前,陆昀向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当即就把祖母的病情老老实实交代的一干二净了。
却是听得陆安气不打一出来,这般大的事情,弟弟瞒她瞒得好苦!
上回与祖母和弟弟通信还是在重阳佳节,她去信向祖母问安,老人家自是报喜不报忧,只说郡主和霄哥儿如今都住在候府,其馀的便再也问不出来了。
陆昀这个弟弟更是寥寥数语,只字不提,连祖母前些时日生了一场重病也不肯透露半分。
若非那位从前常为祖母请脉的大夫回乡探亲,恰好裴府长辈请他过去,陆安作为主家出面招待,几句攀谈间,陆安才得知祖母还生过那样一场重病来。
故而她去信一封,又将裴家上下打点好,才操办完家宴便带着儿女连忙回了玉京。
幸得公爹婆母并未介怀,陆安这才了无牵挂北上进京。
只是气归气,陆安却也知晓弟弟这一年来不好过。
四弟马革裹尸,姨母伤心之馀难免迁怒,更不用说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接连不断的打击,换了旁人又是谁能受得住的。
想到这些,陆安难免伤心垂泪,双胞胎兄妹两个都懂事的大气不敢出,滴溜溜地转着葡萄般的大眼睛。
只是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错目,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震惊来。
母亲这样说一不二的性子,在父亲面前半句软和话也不曾说,怎到了舅舅面前成了这幅模样?
二人年纪小不知什麽叫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是何道理。
但是陆昀显然对此谙熟于心了,只见他拿出一条帕子正要递给姐姐,却自个摸得上面绣的桃花模样,当即就收了下去,换了条洁白的素帕递给她。
他的这番小动作自然瞒不过陆安,不过眼下不是与他计较此事的时候,故而她权当没看见罢了。
等辘辘马车行驶至太平坊大街,先前坐在一旁不曾开口说话的擢哥儿闻得一阵鲜香扑鼻,不由得惊疑问道:“好香啊!这是什麽吃食?”
他伸出手掀开车帘一角,陆昀擡眼一瞧,随口就道:“想来是曹婆婆家的笋蕨馄饨,不仅闻着香,味道也是不输玉京各大酒楼的。”
陆安连娟长眉轻蹙,几乎是一瞬间就得到两个信息。
依着她对弟弟的了解,从前这些街边摊贩的吃食,陆昀嫌脏,是从来都不肯尝的。
何况听他这幅口吻,想来是对这些已经了然于胸,少说也是常来的回头客。
心中有了论断,陆安不由得心生好奇,到底是何等高人,能叫他这个从前好洁成性,嘴还刁钻的弟弟口味大变,习性一改从前。
像崔珏这样的至交好友自是不在探讨的范围之类,且不说崔舍人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便是他这个人与陆昀从前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此事暂且不提,等到了宣平坊乌水巷,陆安已经捡了一耳朵的闲话,都是陆昀同两个外甥畅谈如今有哪些时新吃食新鲜玩意。
回了陆府,陆安带着儿女两个一道去松鹤堂向祖母问安。
尽管是先前听陆昀说起老夫人的病,她心中已然做好了准备,可真当她亲眼瞧着祖母如今像是老上了十来岁,身形瘦削,早就不复从前的富态时,陆安到底红了眼眶。
老夫人见着陆安来了,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问个不听,瞧见两个曾外孙儿又长大了些,连忙让纪嬷嬷将她一早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
是一对长命锁,尽管在兄妹两个出生时老夫人依着习俗送去了银项圈,可这对长命锁却又意义非凡,是去岁她身子骨还硬朗时,拿去庙里开过光的。
擢哥儿蓁姐儿规规矩矩的向老祖宗谢了恩,又得了母亲允许由婢女带着去院里玩了。
却说今日燕鸣歌起了个大早将霄哥儿接来了别寒苑。
毕竟这还是姐弟二人头一次不在自家府上过年,叫霄哥儿一个人孤零零的,怎麽也不成样子。
听闻昨日他就一个人闷头看了一整天的书,燕鸣歌也没闲着,潜心抄经,既是求个庇佑,也是祈盼外祖母的身子能早日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