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清穿十福晋 > 第112章 康熙四十三年(第1页)

第112章 康熙四十三年(第1页)

第112章康熙四十三年……

康熙四十三年的春天,整个京城都热闹极了,马上就要啓程回蒙古的王爷们,也不再拘束手底下的人,难得往京城来一趟,总不好就这麽在理藩院的宅子里住着,然後就稀里糊涂的回去了吧。

得了自由,有些人便撒开了膀子买东西,布料茶叶绸缎瓷器,有什麽买什麽,这次进京带来的人不少,能顺带多买些东西回去怎麽都不算亏。

有些人手松买得多了,还得另买马和车来装这些东西。

多少年了,只见过从蒙古往关内买马的,就没见过蒙古人在京城买马带回草原的,京城里好多人都把这事当个笑话说。

弄得京城好些铺子都卖空了,还得临时去跟周边的货仓调货过来。胤禟趁着这一波赚了笔大的,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户部的官员有些跟胤禟走得近的,张嘴闭嘴哄着他喊九财神,把人九爷捧得那叫一个飘飘欲仙,原本还犹豫不决该不该上的折子也一咬牙给递了上去。

里头都是写的有关开海禁的事,胤禟的私心很简单,就是想要康熙把海禁松一松方便他的海船出海。

眼下不是没有能造大船的船厂,但是能下海的船都是单桅的,船员顶天二十个,这样的船能带出去多少货都不用算,心里盘一把就差不多了。

胤禟做买卖算是做出乐趣来了,人家的成就感就是赚钱。

不光是赚多少钱,他在意的是赚钱的过程渠道还有手段。要只是为了银子,他九爷守着户部呢,张一张嘴多少银子赚不来?

但话不能这麽说,递上去的折子从海防到船运再到民生,能扯上关系都扯上了。

折子递上去之後胤禟跟胤俄通了个气儿,胤俄转头就把这事告诉禾嘉了,惊得禾嘉瞪大了眼睛当天就把巴雅尔给叫了来。

这事不管成与不成,禾嘉都得让巴雅尔再往广州去一趟,她知道这事最好是康熙点头不说解了海禁但多少能擡擡手,别禁得这麽严苛。

就算不同意,老九那人一定会自己私底下想办法的。自己又不是多老实的孩子,到时候跟着人九贝子的船出海,不管能卖出去什麽带回来什麽,都不算亏本。

再说,海禁要是真的能趁这个机会解了的话,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既然眼下的历史已经跟自己记忆里有了不同,那麽是不是还能努力改变多一些呢。

这事急不得,但禾嘉得放在心上。她从不高估自己的本事,但有机会的话她还是愿意再尽力一把。

不管是真的未来还是平行世界,哪怕只是幻梦一场,她也做不到就这麽袖手旁观。闭关锁国这四个字,要付出的代价可太沉重了。

胤俄不知道禾嘉心里藏着的事,只嘱咐戴鹏让他从旗下挑几个合用的奴才送到府里来,不管是京城里的杂事还是巴雅尔往南边去,这些人都能用得上。

安排好这些,过完年出了正月统领衙门就彻底忙起来了。

那些蒙古人,有甩开了膀子花钱的,就有不要命往女人堆里钻的。过完年京城的花街柳巷里全是蒙古来的,好些姐儿都学会说几句蒙古话。

去了那地界儿闹起来就没个好的时候,喝醉了酒打架的,为了个姐儿争风吃醋的,只有旁人想不到了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事。

偏偏里头还有好些世子丶台吉之类有爵位的人,这些人闹事衙门里两个总兵都不好管,非得把胤俄叫过去断官司做调停,那些人才收敛些。

皇上是要施恩的,胤俄不能对这起子混蛋下死手,就只能耐着性子跟他们磨,统领衙门底下的人这段时间光是在京城巡逻,都要把腿给走细了。

就这麽闹腾腾的,从过完年热闹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要留在国子监读书的蒙古王孙都已经安顿好了,这群蒙古王爷才准备回去。

康熙是施恩,但是也没打算让他们总这麽待在京城。让他们享受过天子脚下的繁华,知道要乖乖听话才能多赚银子过好日子就行了。赶紧的,都回去吧。

查苏不是不能干,进了国子监很快就在一群人里冒了尖。京城他也逛熟了,还认识了好些满洲老姓府上的少爷公子,其中就有十二福晋富察氏的哥哥,马齐的儿子。

一夥子凑在一起商量怎麽赚钱,外人看着那是弄得热火朝天的。看得乌尔锦噶喇普也跟着心热,觉得自己这辈子命好。

以前女儿能干,连带整个部落都挣了不少银子,至今盛京和蒙古的互市自家都占着很大的优势和便宜。

现在长子也能干,踏实留在国子监读几年书,到时候回去自己的爵位就不愁该交给谁了。

觉得後继有人的乌尔锦噶喇普,临走前到底还是没带上孟恩,但没忘了派人往贝勒府来解释一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