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倦拾起地板上最後几张票,一并丢进垃圾桶,语气淡淡的:“没朋友能送,都不熟。”
乔知妤:“啊?一个能送的朋友都没有吗?”
陈倦看上去毫不在意:“圈内人我基本都不太熟,就算要凑热闹,也都是找肖莫臣。”
乔知妤总觉得他这种游离于人群的状态,有些不合适,长期和人群脱节会增加抑郁的风险。
于是,提议道:“那以前的同学,医院的同事,总有关系要好的吧。”
陈倦放下垃圾桶,眼神怪异:“知妤,他们是医生,医院非常忙,估计没那个闲工夫看我演唱会。”
他说得很无奈,乔知妤想想也是,莫名就觉得陈倦有些可怜。
都已经是名声显赫的歌坛扛把子了,却连自己演唱会门票都送不出去,只能任由它们烂在家里,从宝贵的门票过期失效,变成一沓无用的废纸。
她心里像是被密密麻麻的鱼刺扎到,不至于痛彻心扉,反倒是隔靴搔痒般的细碎心疼。
“以後,多的票给我吧,我帮你送出去。”乔知妤认真地说道,“我就是你的朋友,以後每一场演唱会,我都去支持你。还有杨媛媛,她也是你的粉丝,抢票都抢不到。你有很多粉丝,也会有很多朋友。宋知遇他那麽喜欢你,都认你当爹了……”
她絮絮叨叨牛头不对马嘴的安慰听得陈倦有些想笑。
虽然转行後,确实他和娱乐圈的联系并不紧密。
但咖位在那里摆着,愿意凑上来示好的人不计其数,远没有他自己形容得那麽悲惨。
出道即顶流,不论是合作还是代言等资方,向来都只有陈倦愿不愿意,不存在无人问津。
卖惨卖习惯了,也不是什麽好事。
等乔知妤再多了解一些娱乐圈现状,等她明白过来流量即王道的原则,这些天的卖惨就免不了成为兴师问罪的理由之一。
为了避免未来某天数罪并罚的修罗场,陈倦在去首都的飞机上,思考了半天,决定还是尽量不要在乔知妤面前卖惨。
卖着卖着,万一玩脱了就GG了。
反正人已经被结婚证和签约合同,牢牢绑在他身边了,也不需要诚惶诚恐怕这怕那了。
到了首都,天色已经暗下来,他们下飞机就直奔首都体育中心。
体育馆内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毕。
这次的场馆比滨城的面积更大,无数钢架共同拼接起宽阔的舞台,五光十色的射灯闪烁晃动着调试设定好的灯光。
陈倦带着乔知妤进了後台,忙碌的彩排现场展现在乔知妤眼前。
“陈倦,这里!”肖莫臣远远地就看到两两人,站起来喊道。
穿过挂着工作牌的人群,陈倦问道:“硬件都检查好了吗?”
“OK了。就等你试音。”肖莫臣拉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打开。
厚重的海绵层里放置着一支荧光蓝的话筒。
没见过这架势的乔知妤,吃惊地长大了嘴。
“这是你的专属话筒吗?”她记得在滨城陈倦用的也是这只荧光蓝的话筒。
“对,我的专属话筒。”陈倦把话筒递到她手里。
乔知妤拿在手里仔细端详,荧光蓝的话筒,侧面刻着陈倦名字的首字母大写CJ,尾部同样用激光雕刻着一行小字。
【两周年快乐!
倦哥勇敢飞,倦鸟永相随。】
看着造价不菲的定制话筒,刻着土味情况,乔知妤脸上笑容收都收不住。
陈倦无奈耸肩:“去年圣诞出道两周年的时候,粉丝集资送的礼物。啧,礼物是挺实用,应援的话术还有待加强。”
乔知妤憋着笑把话筒还给他,说道:“粉丝一片心意,你好好珍惜。我这门外汉都能看出它的贵重。”
毕竟,一个话筒还能拥有自己的军火箱,肯定也便宜不到哪去。
一旁和工作人员核对最後流程的肖莫臣,插话道:“可不是,做定制的厂商也就那麽几个,他还让我专门问过厂商,这支粉丝花了一百多万给他买的。”
“嘶……”乔知妤猜出来价格不便宜,但没猜到小小一只话筒得天价。
“陈倦,你粉丝真的很喜欢你。”她感叹道。
一百多万,不是一百多块啊,而且这麽合心意的礼物,粉丝一定花了很多心思。
“可不是,他那帮粉丝就宠着他。”肖莫臣又说道,“他也转头以粉丝名义给希望工程捐了五百万。从大粉那里要了每个参与集资的粉丝名单,不论钱多钱少,哪怕一分钱,都给她们快递发了礼物和感谢信。”
乔知妤听着经纪人的话语,心底涌上一个词:双向奔赴。
粉丝和偶像之间,互相的爱护和珍惜,形成一股正循环的合力。
其实,顶流的成绩从来不是偶然。优秀的作品和人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