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风解释在人群里听来的一些话。
而这些话,也算是为大家解惑了。
乡试之后高中解元就得意忘形者,有。
视功名为名利之路而进京后忙于结交机会、应酬人脉导致未能专注于温书者,有。
各种原因而状态不好的,自然就直接影响到考试结果了。
但总而言之,这些时代的科举要比顾佳琪经历过的高考环境好多了。
同是万人过独木桥,但高考又有几次重来的机会?
而这些人这一科失利,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活到老就考到老,机会多多全看自己。
但她很庆幸,自家夫君和兄长首考就过了。
就连她家大哥前面没有那么多资源,如今也把握住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而展现了自己的才学和价值。
果然……心中无女人,拔刀自然神!
顾北亭是这群人当中年纪最大的,也是考上秀才最晚的。
最后却在乡试时跟上了大家的脚步,一起来到了春闱,还是头榜二十二名!
就算这个名次是那些解元的失利而腾出来的位置,那也是顾北亭自己努力的结果。
大家都很高兴,当即点菜准备大吃大喝一顿之后,就回去继续闭关。
已经在会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殿试也不能输啊。
将功名带来的荣耀给柳家
没多久其他去榜前凑热闹的一大群人也过来这边找他们了,纷纷向柳君逸他们几个道贺。
那些人也在头榜占了二、三十个位置,剩下的也抢占了二榜靠前的位置。
从总人数上看成绩排名,他们德清州这次靠前名次多,是占着大势的。
包间太小,柳君逸立刻让人去包下这家酒楼所有的空包厢,不够再往大堂占桌。
大家排着队互相道贺、喜气洋洋好一阵寒暄之后,才纷纷去寻桌吃饭。
知道柳君逸他们打算吃了饭就回去闭门读书为殿试做准备。
其他上了头榜的也不敢大意,还是选择跟着第一名走。
其他只在二榜的则另行聚在了一起说起正事。
二榜、三榜都没有殿试。
也就是说他们的科举到会试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就是等着吏部下达任命文书,即为派官。
得了官职就可上任去,没得官职只能继续等。
有人要等几个月,有人可能要等几年,甚至有人考中了和没考中没什么差别,一辈子都难盼到一个官缺。
这一科,德清州来的两百多人除了少数在二榜末或三榜上的没往柳君逸他们跟前凑。
其他本来就交好的那一大批人,可不讲究这些,看完榜凑完了热闹就立刻跑来找柳君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