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自己进考场就发挥不好,空有才学只能放弃科举,心里却望子成龙。
也害怕儿子将来和他一样怯考,便想为儿子在府城读书铺路。
为此,在见到柳君逸他们几个乡试中举后,他便和柳君逸说了想写顾家话本的想法。
他有实力,再加上顾佳琪留下的那些细纲,足够他发挥文笔的了。
柳君逸帮秦先生在端玉私塾附近租了个小院,秦先生一家人都能搬过来住。
租宅子的钱便是皓月楼也供得起。
但能增加一位写话本的实力大能,这笔帐,精明的人还是会算的。
秦先生一家搬去了府城,清阳县对柳君逸来说,就只有去年冬天去县学拜访时认识的一些朋友。
他没有去联系他们,住了一晚就继续南下了。
就这样时走时停,几天后终于到清江县约定的客栈与其他人会合了。
许长卿头一天才将弟弟送到北上回临江镇的大船上。
到也没有多等,既然柳君逸小俩口到了,自然是第二天就上船继续南下。
这一路好几天的马车和马背上的颠簸,一到了船上还分到一间不错的小船仓,让顾佳琪高兴不已。
虽然这环境比不上曾经的她去旅游时坐的那种大轮船。
但在这交通十分落后的古代世界里,已经很豪华了。
也就是柳君逸有钱,包下这么大一艘商船,就他们这一行人,着实宽敞方便了。
在当地有自己的房产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每天不是在自己的舱房中看书,就是出来一起吃火锅喝酒,聊着各种策论的话题。
顾佳琪除了有时会抚琴助兴,并不参与他们的聊天。
慧儿和余小福、余小顺兄弟已经玩到了一起,在船上跑来跑去玩耍,再不就是被顾佳琪喊来练字。
余小福和余小顺原本就在小院时读书识字了,被顾佳琪安排了每天练字的任务,不敢再四处乱跑。
慧儿一家原是江夫人这边的人,在江祭酒家里听差的,打小也有跟着哥哥们背过启蒙书,能认些字儿。
这时候也被顾佳琪要求继续认字,还说以后要教她记帐呢。
突然被这么个大任务砸下来,才九岁的慧儿两眼发蒙,不过她乖巧懂事,连忙肃容严肃地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顾佳琪除了每天继续赶话本进度,休息的时候除了抚琴消遣,就是教慧儿和余小福余小顺加减乘除。
这三个孩子年纪还小,容易接受她教的新知识,若是培养出来,将来能成为她身边的财务帮手。
余家人和张家人、万家人也都在船上,他们都是不属于柳家只属于柳君逸和顾佳琪的亲信人手。
当然还有柳君逸自己当年买来却一直放在庄子上的徐家人。
顾佳琪有时间的时候,也会将这几家人里的年轻人包括少年叫到一起,讲一讲她的管理方式以及做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