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提醒大家,他们家的话本都有代名,并不希望代名之后的人随意现身人前。
只要话本好看、销量好就行,其余的虚名不需要。
他将入仕,更不希望他家小媳妇被别人太多议论说道。
他这么一提醒,众人自然明白过来,也就赶紧识趣地不再说了。
酒饱饭足,交情满满,大小管事们也祝柳君逸金榜题名、仕途高飞,便各自散去。
柳君逸和顾北彦回了顾家,晚上就在顾家住,顾丰氏还借故几次来打探情况。
看到自家闺女往窗下小炕上铺被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闺女年纪还小,当娘的并不愿意她太早圆房。
小小年纪先学着相夫持家就够了,教子就太早了,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第二天早饭后,柳君逸又带上顾北亭和顾北彦出城拜访了在家守孝错过了这次乡试的同窗,周子良。
周秀才就是这一年来第一个直接接手武侠类话本的人。
上次柳君逸也带上了兄弟几个来拜访过。
周子良才学不错、思想也不古板迂腐,才能在守孝读书时还会写话本养家,都不耽搁。
三年后总能在京城相见。
柳君逸说明了自己要提前去京城备考的事。
让周子良以后话本上的事和工钱,都直接找顾北彦。
顾北彦在端玉私塾读书,顾家住处或是皓月楼都能找到人。
安排好这件事,在周家吃了中饭,随后又去了自己在城外的庄子上。
这是柳君逸自己的庄子,庄子上的人手也都是他自己的,并非柳家的。
护卫兄弟俩听说要去京城,高兴不已,当即就喊爹娘赶紧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这庄子留在府城,柳君逸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回来,以后的收成进帐,只能让庄头存入他在钱庄的帐上。
他让庄头将每季的帐册记好,将来总有查帐之时。
不只是这么一座小小庄子,他名下那几家铺子也是如此,这几天已经让余年巡铺去了。
外头的事都处理完了
反而是顾佳琪名下的那些酒楼和茶楼,从一开始就是走的分号连锁管理方式,管事们逐步盘的铺子,以后一年总会巡个一两回铺,问题不大。
顾家那边涉及的作坊、干货生意多,但也都集中在府城到京城这条线上。
除了丰明阳和丰明昌兄弟做了大管事,也还有其他管事,并不缺人手。
在不继续扩大生意盘的情况下,以后还是好打理这些生意的。
连夜赶回城,依然在顾家住下。
第二天柳君逸和顾北亭再约上其他四人。
请了书院这边的师长们还有端玉私塾的郑先生、唯方私塾的赵先生还有徐大儒在皓月楼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