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的弟弟们月例没有他多,只有五十两。”
“因此他们的院子份例是一百两,等他们将来娶媳妇了,也会涨上去。”
“姐妹们的月例是三十两,院子一样是五十两,她们的份例就是八十两。”
“以后你们去了京城,除了琴风轩原定的两百两,会再贴补三百两给你们公中花销。”
“所有下人的月例也按一百两补给你们,就不愁每月还要从柳家这边领月例了。”
“也就是你们以后虽在京城生活,但家中会每月给你们六百两的份例。”
“你们一个月若用不完就省攒下来,若超过了也是自己贴补进去。”
柳老夫人当着一众老夫人的面儿,将这事儿摊开来说了个明白。
在座多是行商人家,本就不差钱,各府的公帐基本安排配备也是大差不差。
因而对柳老夫人算的这笔帐,她们也是最明白的。
至于不够银子用?
她们并不愁这事儿,毕竟哪个后宅妇人没有嫁妆傍身?
就算公中给的少了,自己积蓄来补,日子一样过得很富足自在。
柳老夫人当众说这些事儿,既是解释府中份额分配情况,也是教导顾佳琪对这些情况的处理。
同时也是宣而告之,柳家对搬去京城的嫡长孙的一个公中份例安排。
虽说只贴补了三百两和一百两包圆下人的月例。
但也强调了京城那边的宅子,是小媳妇进门之前出钱买下的。
府里所有事情和人手都归她一人揽权,就不必顾虑柳家这边,柳家这边也不会插手过问。
因为,在京城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六百两够不够用,完全取决于顾佳琪。
同样的,京城的所有下人如何安排调用,在一百两之内,也完全取决于顾佳琪。
婆母塞过来的四个丫环,就不是问题了。
只要她不收,连烫手山芋都不是。
顾佳琪明白了祖母一番苦心,一脸感激地应下了。
至于那四个丫环?
只要顾佳琪将万家两个孙媳列为一等丫环,再给京城那边留两个名额,二等丫环六个也留给京城那边。
不管是现在的琴风轩还是将来的京城那边,春娇四人都只能成为三等丫环,在院子里使唤。
不得主母传唤,连进屋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三等丫环的月例也很少,各种待遇也低于一等丫环和二等丫环。
顾佳琪也不急着做安排,先陪着一群老太太们闲聊。
又拿了琴出来抚琴,可把老太太们高兴坏了。
她们平时也不可能常往皓月楼跑,去过一两回都算多的。
而皓月楼的小琴师总共也就去过那么几回,她们可是一次也没遇见过呢。
没想到今天这样的大喜日子,柳家小媳妇会为她们抚琴,真是合了她们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