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游侠录》这种风格汇聚成册的短篇故事,就已经有其他跟风的了。
她这边《游侠录》来府城后第一晚又交了两册给柳君逸。
以后大家不再写这种短篇,也就再没有《游侠录》了。
墨香书局不能擅用《游侠录》之名,却又另出了《仗剑江湖》。
听说已出了两册,至于是一人所写还是几人所写,就不好猜测了。
而他们完成的最后两册《游侠录》,因上回柳君逸说没有了,墨香书局便不会再要。
因此,柳君逸说等年内自己印出来卖。
自己印出来怎么卖都比直接将底稿卖与书局,要赚钱。
入冬的第一场雪终于痛快地落下了。
连下了两天后雪停,天气反而没有雪前那么冷,太阳还出来了。
茶楼那边也谈下来了,两千三百两,掌柜和伙计、后院里的人都会离开。
那些人原本就是微山县过来的,原东家的亲戚。
这几年茶楼生意不景气,工钱也给得不高,大家都不想继续待在这儿了。
回微山县去东家其他铺子做事,工钱更稳当。
而柳君逸宁愿多出一百两,也不想要原来那批人。
就怕那批人将原来在茶楼的消极怠工态度,带入新的酒楼里,影响生意。
双方达成协议,签下买卖文书,拿到了铺地契,只不过签买卖文书是顾北彦去的。
买铺的那两千三百两,是十月自家印话本一万册的总利润五百三十八两。
冬月已印书两万册,达到了八折优惠总印书成本是四百八十两。
书局拿走一万二千册是九百六十两,两相抵帐,最后书局要付给柳君逸四百八十两。
虽然印书坊是另外结帐的,但印书坊也是书局辖下的。
找读书人做掌柜
柳君逸没收到书局进货的钱,自然也不会支付印书的钱。
最后三方沟通就直接抵帐,书局拿四百八十两出来清帐就容易了。
之后是几家酒楼的寄卖销量,赶在下雪前陆续回收上来,再加上几家县学的销量。
拢共又收回五百两,还有少量寄卖存货。
以及要给周子良的写话本钱十两,还有顾北亭写的出了一册,也要付钱十两。
从话本上获利能拿出来的就是九百六十两。
新的话本还在赶印,但他们不需要急着给钱。
这笔钱加上几家酒楼和糕点铺、干货铺近来盈利,拢共凑出了两千五百两。
也是柳君逸敢去盘那家茶楼的原因。
如果按他的只给两千二百两,原东家就要将原班人马留下且要求新酒楼加工钱。
若给两千三百两,则原班人马不会留下,铺中一应家具杯盘等物件,全部留下。
柳君逸这才愿意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