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俣军以逸待劳,后方又有援军随时补给,更是难上加难。”
……
众人的谈论芷歌听着心里,却也没有得出可行的攻城计划,只能解散后再议。
众人离开后,穆北驰便问:“破冰工具如何了?”
“可以试试。”芷歌抬起头,看向穆北驰。
“司南郡。”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出同一个地名。
“断了冰面,临河郡的俣军就孤立无援,自然不攻自破。”芷歌说。
穆北驰点点头,继续说:“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什么都不要做,等待时机。”芷歌说。
等天时、地利,还有人和。
接下来的几日,泠州军只是加强的各郡的巡逻,对临河郡并没有其他的动作。
临河郡的俣国军士却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临河郡的守卫固若金汤。
半个月后,芷歌终于等到了她要的消息:
俣国攻占临河郡的目的——囤积粮草,伺机攻占靖安。
潜入临河郡的探子确定了粮草的位置和兵士布置,接下来就是攻下临河郡了。
但芷歌并无意前往临河郡,反而率大军驻扎到了临河郡上游的司南郡。
入夜又逢大雪,正是行军打仗之时。
鸣皋河上冰封雪落,泠州军士却推着几十个首尾相连的巨大木箱行走在冰面上。木箱下有冰刀,长有十米,宽有五米,高有三米,两侧都有扶手。
兵士们扶着木箱的扶手前行,倒也行进稳当快捷。
不过,在他们刚快要接近冰面一半时,还是被对岸的俣国巡视的士兵发现了。
俣国士兵赶忙报给俣地守将于承。
于承率人登上塔楼,便看见宣国士兵正在快速行军,马上就要在冰面过半了。
若是让他们顺利过河,俣国也会陷入宣国临河郡同样的境地。宣国主将,是准备一郡换一郡吗?
一旁的军师却哈哈大笑,让原本有些严肃的于承将军有几分不解。
“军师为何发笑?”于承问道。
“将军细看,”军师指向宣国队伍,说道,“宣军为渡过冰面,选择将木箱首尾相连。一旦遇火,必定一同着火。”
“可是今日有雪,怕不好引燃吧。”于承看向落在军师身上的雪,还是有几分担心。
军师又指向北方天际,微微有几分亮光。
他便说:“将军再看,天色渐亮,天际有光。雪,快要停了。”
于承闻言,笑道:“宣军小儿,今晚鸣皋河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他吩咐士兵准备好火球弓箭,在河畔先行布阵。
眼看宣军越来越近,天空中的雪花也慢慢变得稀薄。
于承站在塔楼上,默默计算着弓箭的射击距离,随时准备下令攻击。
但他努力辨认,还是没有发现宣军元帅战芷歌的身影,让他难免有几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