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迎来了兴安四年春,二月韶光好,春风香气多。
杨氏占领建邺城後,迅速带兵包围了南安王府,于兴安四年一月拥立南安王世子为帝,史称南魏帝,世子妃杨琇莹为皇後,杨宪为丞相。
仅过了三个月,兴安四年四月,南魏帝主动禅让。
杨宪在建邺称帝,建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元初。
杨宪称帝的消息传至大魏皇宫时,陆萸正在书房内听柳如筠汇报女医署去年的账目。
“隋?确定是隋朝?”陆萸长大嘴看着曹壬。
消息是曹壬退朝後亲自告诉她的,他很好奇陆萸前世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他点点头,“年号和朝号都改了,想来最近会有很多世家南渡,你听过这个字?”
陆萸愣了许久才回过神,点点头,“在我前世的历史中,确实是弘农杨氏终结了几百年的混乱,建立了隋朝。”
曹壬听後,叹道,“看来,两个时空不只有一次重叠,万幸的是,这里没有八王之乱也没有五胡乱华。”
“你真打算放任那些世家南渡了?如此,朝中会不会缺人?”陆萸问。
“那些世家南渡後,朝廷可以借此机会精简人员,至于人才,再招纳就是,不用担心。”
曹壬一脸信心满满,陆萸也就没继续担心。
羌人几个月内时不时洗劫世家乌堡,再加上女医署不断吓唬女眷们後,终于有世家坐不住了。
沈玉之前应陆萸的邀请去邺城星火书院授课,後来看时间还够就去了冀州其他书院,谁知遇到冀州军作乱,他被困在了冀州。
後来平乱结束後,洛阳被围困,他又留在了邺城,如今,眼看局势稳定,他才从邺城回到洛阳。
对羌人神出鬼没这事,有一些世家依然抱着怀疑的态度,听说沈玉回到洛阳,立马派人去沈宅打听真假。
而沈玉对他们好奇的事知无不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都告诉了他们,甚至连乌堡被抢劫後的惨状都描述得有有如亲眼所见。
满足过他们的好奇心後,沈玉还言北方不安全,他要尽快回江东了。
北境战事迟迟未歇,洛阳的西郊大营已随杨三郎的离去形同虚设,也不知道陆烈会不会抵挡不住让鲜卑氏打到洛阳。
在大隋建朝两个月後,北方的世家开始准备南渡投靠杨氏去了。
他们此时对杨宪信心满满,只等着隋壮大後,可以一鼓作气北上收复北方。
这次南渡的世家有,琅琊王氏丶杜陵韦氏丶闻喜裴氏丶龙亢桓氏丶陈郡谢氏丶清河张氏丶河东柳氏,他们争先恐後地南渡,就怕去晚了不能在新朝争得好官职。
特别是以承恩侯为首的陈郡谢氏,哪怕皇後出自谢氏,他们也一刻都不想留在洛阳。
原本颍川萸氏有些犹豫,待看到忠义侯夫妇也随陈郡谢氏南渡後,就没有犹豫跟着去了。
忠义侯谢洐是和沈玉一起走的,他倒不是真怕北方沦陷,而是想到那麽多世家都去了江东,他打算去江东大赚一笔。
之前陆丶魏丶姚三家处理资産的时候,他偷偷买了很多铺面,如今正好可以高价转卖。
世家南渡,带走的不只是人,还有世家手中的很多资源,眼看朝会时,太极殿少了一半的人,帝师郑荃焦虑不已。
曹壬却安慰他,“再过一阵,待他们在江东稳定下来,朕会颁布诏令招纳天下英才。”
“臣认为,南渡之人过几年还会回来”萧奇道。
那些人就是墙头草,哪边有利益哪边倒,如今看杨氏如日中天又被羌人吓唬,才会头脑发热南渡,过几年江东乱起来,肯定又要急哄哄的回来。
曹壬听後笑回,“朕并非容不下他们,只是想让他们腾出点位置给朕而已,有个词叫过时不候,待他们北归之时,早已时过境迁。”
曹壬此言一出,在场的朝臣又是一惊,他们知道陛下说的腾出位置肯定不是说朝中的官职。
果不其然,两个月後,羌人洗劫了那些南渡世家的庄园,这次陛下没有放任羌人作乱,而是派了冀州军去剿匪。
短短半年的时间,所有南渡世家的庄园全部被冀州军抢回,并重新登记归朝廷。
而朝廷在收回这些庄园後,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被世家囊括在庄园下的隐户全部重新登记在朝廷的户籍册,奴籍者则全部脱奴为民籍录入户籍册。
兴安四年七月,东海王年老不支,临终前主动请奏除国。
奏章中言:东海王封地兵将与杨氏逆贼交战後死伤惨重,已无力守卫东海封地,如今朝廷正是困难之时,他愿意除国,并将封地一应用度还给朝廷。
曹壬看过奏章後落泪同意了东海王的请奏,并为他办了盛大葬礼。
东海王世子曹盛则被封为义勇公,领东海封地剩下的一万多将士和西郊大营未追随杨氏而去的残兵一起驻守洛阳西郊。
总之,魏兴安四年和隋元初元年,南北朝廷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