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我在乎芳华染尽,风华万千
‘方圆百里皆无梁宣玉踪迹。’
凉亭外雨声滴答,丝丝寒气透过雨幕传进暖炉围绕的凉亭,纸笺上的字迹变得些微模糊,阮言卿眼中墨色沉黯一瞬,指尖微微攥紧,片刻又松开。
纸笺轻飘飘的落进暖炉,转瞬被火舌吞噬,化作了一点灰烬。
“继续找,直到找到人为止。”
“诺。”
影卫跪在凉亭外,揖手,消失在雨幕间。
宫侍上前添了件披风在主子身上,目光看向石案上的汤药,轻声,“殿下,再不喝,药该凉了。”
凤眸眸光投在雨幕间,恍若未闻,墨色沉静,就像一潭死水。
宫侍无声的叹了口气,退回先前的位置,似是早已习以为常。
赶到芜县已经半月有馀,加上路上的日程,足有一月半的光景,可是主子心里的那位女君始终音讯全无,唯一的念想也因为三日前在距离芜县三十里的柳叶溪旁一把佩剑的出现,而昭示了一个所有人不曾说出口,却都心照不宣的一个事实。
可出乎意料的,主子看着御林卫呈进来的佩剑,仅仅只是目光停顿了下。
“搜寻范围扩大至百里。”
“诺。”
御林卫退了下去。
“将东西锁起来。”
这是阮言卿看到佩剑後的第二个命令。
候了满屋的太医,宫侍,芜县大小官吏谁也看不透贵人心里的心思,只知道之後派出去的人又加了三倍不止,而送到正院贵人屋子的汤药时常冷了热,热了冷,许多次都原封不动的被拿出屋子。
而饭菜更是仅仅动了几筷,就被撤出来。
芜县处地偏北,秋意浓了後,天气也愈发冷了。
御寒厚裳下,肉眼可见的消瘦。
这可急坏了奉圣命而来的太医们,愁的头发都白了几根,可贵人不服药,又不按时按量进膳,她们便是展尽一身绝学,也是无用。
然圣旨时不时便会下到芜县,询问宁安帝卿境况,以及搜寻的进展,芜县县衙里里外外气氛低迷,人人心神都紧绷着。
出动了那麽多人,这麽久都没一点消息,除了死在那场山火里,已经被烧成灰,还能有奇迹不成?
所有人都这样想着,明里暗里看向正院的目光透着叹息与怜悯。
就连十师姐本人都被这种非一人不可的真情与不放弃给感动的掉了两滴泪,风尘仆仆的回来详细问了御林卫的进展,也会特意去正院远远看顾一眼,招宫侍过来关心几句,而後又匆匆离开,再次踏上寻十一师妹的路途。
光阴匆匆而逝,等到雪花铺满屋顶,寒风吹的人骨头都刺疼的时候,催促进展的圣旨终于缓了下来,陛下体恤,如此寒冬,寻人之事照旧,但可延缓进程。
芜县县衙上下这才有了要过元宵的样子。
先前除夕因为寻人,芜县里外都没有停歇过片刻,这回陛下谕旨,芜县上下都微微松了口气,太医,宫侍,御林卫家乡有离芜县近的,告假回去几日,芜县县衙内的官吏及衙役赶着回家吃顿团圆饭,好歹热闹了阵。
县衙正院,烛火亮着,一道身影落在窗纸间,清冷又透着孤寂。
剑匣打开,长剑染着烛火的晕黄,精致纤长的手微微抚上长剑,盛不下的思念比雪花轻盈,无声弥漫,眨眼便压满了心头,纷繁杂乱的思绪就像断了线,失去依托。
烛光下,轻微的一声细响,长剑再次被锁进匣中。
“殿下……”
屋外候着的宫侍有些担忧的唤道。
“无事。”
屋内淡淡的一声,却让屋外候着的宫侍与御林卫松了口气。
宫侍又退回了位置,望着大雪纷飞的夜空,裹紧了厚袄,呵了口气,搓搓手。
真希望雪快些停。
寒夜短一些。
这样元宵的时候,家里的书信也能送来了。
殿下想要找的梁女君说不定也会有消息。
元宵前三日,芜县县衙空了大半,正院依旧安静,脚踩在雪上的‘吱嘎’声,也跟着清晰起来。
扫雪的宫侍擡起头,微微张大眼,赶忙行礼。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