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 130140(第9页)

130140(第9页)

郭氏死后没几天,那个据说给仁宗药中下药的太医便被锦衣卫捉拿归案,因为证据确凿,被满门抄斩,但皇帝的死因却不能公布,便被隐瞒了下来。

至于郭氏临死前还记挂的三个儿子,虽然听闻母妃给父皇殉葬后即气氛又难过,但因为父皇已死,现在的皇帝是张太后的亲生儿子,他们的大哥,想要报仇也是有心无力。

母妃得宠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知天高地厚的肆意妄为,但现在父母皆亡,他们也只是在母后和皇兄手底下苟且度日的少年郎罢了。

张太后因为仁宗临死前的遗言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朱瞻基也因为父皇的一番恳切对他们多加照顾,因此,虽然没有母妃的日子难过,三兄弟相携着人生还是挺顺利的。

胡善祥见这两人的态度,也知道该怎么做了,在以往的份例上又添了两层,其他的也只看朱瞻基的眼色行事。

并且,因为明仁宗的驾崩,朱瞻基的精神持续不断的萎靡不振,即使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也会时常的发呆然后走神,大臣们着急,劝也劝了,还去张太后那里告状,可朱瞻基仍然是愁眉苦脸的。

胡善祥被边处理宫务,边照顾两个孩子,被张太后点醒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和朱瞻基没有亲切交流过了。见张太后不赞同的看着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做妻子的好像有些不合格了,忙亲自去小厨房炖了朱瞻基最喜欢的燕窝粥过去慰问。

“人死如灯灭,我知道父皇死了,你心里难受,可你别忘了,母后和我心里也不好过,还有祁钰和皛皛,他们俩个这几天也经常问我爹爹怎么不见了,是不是不喜欢他们了?”

“还有大臣们,都找到母后那里去了,母后特意点了我来,还把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拦了过去,特别吩咐我要把你这段时间瘦下去的肉给养回来,否则饶不了我。”

胡善祥虽然也伤心,可也知道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她话中提到了张太后和两个孩子,让朱瞻基的伤心小了一些,也终于有了些精神。

“放心,母后那么喜欢你,还有两个孩子在,不会责怪你的。”朱瞻基想了想,没把自己的忧虑说出来。

其实他这段时间的消瘦不止是因为父皇驾崩,还有一些是因为他那个好二叔。父皇缠绵病榻之时,都不忍心对自己的弟弟们下杀手,这仁宗的名号,朱瞻基越来越觉得憋屈。

尤其是,好像父皇交代的对他耿耿忠心,甚至背叛了二叔的三叔,好似对他也不是那么真诚,因为据许道中传来的消息,虽然自己的好二叔已经被圈禁了,但仍然狗改不了吃屎,试图在和一些人勾连。

想了想,他还是打算如实以告,现在掌管后宫的是胡善祥,有所防备总被被人打上门来才发现的好。

“还不是二叔,我以为上次逼宫失败后被圈禁,他也应该死心了,这才把他放出来给父皇送行,没想到,他还是死性不改,居然又背地里偷偷联系手下,甚至光明正大的当着所有人的面找三叔谈话,两人之间氛围据说还不错。呵,父皇临死前的一片好心,终究还是喂给了狗。”

朱瞻基一想到三叔的小心思,和那位造反心不绝的二叔,杀人的心简直溢于言表。

胡善祥听了这话一时都有些无语了,怎么说呢,归根结底,只能说一句,不愧是响誉后世的“大名扫堂腿”啊。这是已经不满足当“猪”的命运了,誓死要当一头烤乳猪,啊,不对,是瓦罐鸡。

你就说历史上这位汉王多让人无话可说吧,明明已经因为谋反被关禁闭了,朱瞻基也没打算杀他,只想着把人关凤阳一辈子,好歹有人伺候着全家都能好好活着。可这二愣子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对着朱瞻基这大侄子来了一招扫堂腿伺候,硬生生让自己变成了菜谱上的一道菜肴,并且献祭了全家。

这一次呢?又准备让自己被大侄子做成哪道菜肴呢?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绝世大作精啊。

哦,据说还有一种说法,就算朱瞻基被他绊倒了,一开始也没打算杀他,只是让人拿钟把他当蟋蟀给罩住,结果朱高煦当着朱瞻基的面,不但把钟给举了起来,还对着朱瞻基贴脸开大,肆无忌惮的嘲讽,这才引来了朱瞻基对他的杀心。

两种做法,一样的结果,反正不管哪一种,朱高煦最后都难逃一死就对了,就是可惜了汉王府满门,被他连累的尽数灭绝。

“实在不行就接着圈禁吧,父皇的丧仪也办完了,兄弟情谊已尽,汉王也没有理由再外出了,也省的他再没事找事,干暗地里行使些阴谋诡计。”胡善祥直截了当道。

朱瞻基满意的点了点头,无数次认为夫妻俩心有灵犀一点通。

只是,没等朱瞻基下令让汉王接着圈禁,汉王就先一步请求见皇帝一面了,当着官员的面,朱瞻基也不好一口回绝,便处理完要紧的政务后,下令宣召汉王。

汉王甫一进殿,就对着朱瞻基来了个悲痛欲绝的嚎啕大哭,朱瞻基看在眼里,只觉得要多做作有多做作。他爹活着的时候,这位好二叔也没说和他爹的关系多么亲密,现在人走了,倒是哭的比当初皇爷爷驾崩还要伤心,这是作呢?还是作呢?

“大哥啊,一个月前你还好端端的,怎么这才多长时间,你说走就走了呢?大侄子还这么小,就得独当一面了,日后被人欺负了可怎么办呀,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以后,还得弟弟我……”

没等朱高煦说完下面的话,已经听得从面无表情到忍无可忍的朱瞻基直接冷声打断道:“你怎样?嫌我父皇黄泉路上孤单,准备下去陪他?好啊,侄子这就命人将您送下去。来人啊!”

“臣等听凭皇上吩咐。”殿外值守的侍卫听到皇帝的口谕,纷纷进入殿内跪下听令,只等皇帝一声令下,便要将汉王拉下去砍了。

“额,额,没,没必要,大侄子,二叔我也只是,也只是尽一尽兄弟情谊罢了,没有他意,没有他意。”边说,还边讪讪一笑,看向在场的官员,传递出给自己说说话的意图。

而在场有一个算一个的官员都不想搭理汉王,因为汉王刚才的哭泣,看起来实在是虚情假意之极,他们对于汉王的表演连评价都懒得。

朱瞻基还算有风度,没故意和朱高煦计较,挥了挥手,示意侍卫们退下。

倒是杨溥很是不高兴,觉得汉王没有礼数,居然见君不拜,分明是不臣服的表现。身为先帝驾崩前任命的辅佐皇帝的重臣,杨溥当仁不让的出列提醒道:“汉王,大殿之上,当先行君臣之礼,而后才能再论家礼,您应该先给皇上下跪见礼才是。”

杨溥的态度很明确,该做什么做什么,大庭广众之下,你一个乱臣,别想给我糊弄过去。

朱瞻基挑了挑眉,好整以暇的看着这局面,和周围看好戏的大臣一般模样——作壁上观。

虽然明知道汉王不会乖乖听话的行礼,但其实他也想看看,这位二叔面对如此为难的局面,会做出什么反应来。

果然,如他所料那般,汉王就像听不懂杨溥的意思一般,眼睛一瞪,狂妄的就像做皇帝的人还是他亲爹一样,嚣张道:“哟,这不是杨大人么,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有你们什么事?我大侄子都还没发话呢,杨大人你倒是好大的官威,怎么?这是准备教训本王了?也不看看你算什么东西?!”

他爹永乐帝活着的时候,他朱高煦就没给我这帮心向朱高炽的大臣好脸色看,这满朝的文臣,有几个没被他打过小报告关进诏狱过的?能活到朱瞻基登基,算他们运气好!

被汉王陷害关入诏狱十年的杨溥:老子是不是还得谢谢你当初诬陷后没落井下石?

第139章白日梦没醒吗“行了,都消停……

“行了,都消停会儿。”朱瞻基摸了摸脑袋,莫名觉得脑壳儿疼。

看了眼好似平静无波的杨溥和嚣张跋扈的朱高煦,摆了摆手道:“汉王没忘记自己已经被父皇下令圈禁了吧?!以你逼宫的罪行处死都不为过,看在父皇和皇爷爷的面子上朕不动你,但你日后就待在汉王府别出来了,左右汉王也不想给朕行礼,也省的日后天天见了朕磕头跪拜。”

杨士奇也想早早把汉王给打发了,闻言便快速上前接话道:“臣等附议。”

杨溥和杨荣也不给汉王反应的时间,同时快步赞同,其他的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无视被侍卫们强行拉下去的汉王。

这位原太子,新任皇帝已经明确表明了对汉王的不喜,而且汉王当初因为什么被圈禁,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新皇帝没有处置了他,而是还让汉王或者,只可能是先帝给他留下了遗诏,保住了汉王的一条小命,但这自由就别想了。

嗯,很附和仁宗皇帝那宽容的性格,谁让这位汉王殿下有个好爹和好哥哥呢。

就是汉王这狗脾气太臭,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次惹怒皇帝,好时候皇帝对他还会不会有如今的忍耐性了。看来,对这位汉王殿下,他们曾经的敬而远之是多么正确的选择啊。

宫门外,赵王朱高燧听

说老二朱高煦进宫了,还疑惑呢,这人不是已经被圈禁了么?于是就躲在宫门外对着里面探头探脑。没一会儿,就看到赵王被数名侍卫压着从宫里出来,脖子一缩就想躲避,可是已经晚了,汉王那眼神可是好得很,能在战场上来去无踪杀出一条活路的,是赵王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