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自己,不过是心中的那个风筝。
Foryou,athousandtimesover。
做一个追风筝的人,紧握不放。
像一个追风筝的人,随风摇晃。
他跟着小女孩从美浓湖跑到永安老街,小女孩找到了自己阿嬷,便和陈修竹告了别。陈修竹背着背包,独自行走在永安老街。
对于老街上的美食,也许是刚吃完便当的原因,他并不觉得馋或者饥饿。他用手机对着老街边走边拍,路过一个指环铺,陈修竹被门口展示着的猫咪指环吸引住了,他转身进入,在展览柜前上上下下来回踱步。
一位白发苍苍的阿伯走上前,是这家指环铺的老板。
老板拍拍陈修竹的肩膀,哑着声音问道:“要是柜子里没有你喜欢的,你也可以花点时间,等我耐心做。”
“您亲自啊?”陈修竹语气惊讶,“那我能让您亲自做一枚指环吗?”
老板拍拍手,随後从一旁的衣架上穿上围裙,坐在工位上,拿好磨具和刀具,戴上防护用品。陈修竹坐在老板对面,映衬着昏黄的灯光,他们一起面对着充满木屑丶有些杂乱无章的桌面。
“你想做什麽样的指环?”老板问道。
陈修竹想都不想,他立刻点开微信,然後给老板展示了林素纯的微信头像——橘猫和白兔。
“很可爱诶!”老板赞叹道,“你想要怎样的设计呢?”
陈修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再掏出一支圆珠笔,在笔记本上抽了一页,用圆珠笔画出大概的形状——木质的指环上,刻着一只正在行走的橘猫,在大橘猫的背上,坐着一只正在吃着胡萝卜的小白兔。
看着陈修竹的笔法,老板慧眼识珠:“你是搞设计这一行的哦?”
“对诶!”陈修竹点点头,“我是室内设计师啦!”
老板附和道:“这个工作蛮好的嘞!”
他找了一个薄厚正好的软木板,擡头询问道:“男士指环还是女士指环?”
意思是,这枚指环是做给男生还是做给女生。
陈修竹道:“能做两个吗?”
老板皱了皱眉:“那时间会有点久诶,你等得及吗?”
“等得及呐,阿伯!”陈修竹道。
听到陈修竹说完这句话,老板的眉头松懈下来,转而露出一张笑脸:“送给自己的女朋友吗?你们要结婚了吗?打算婚後生几个宝宝?”
“啊?”陈修竹被这一连串问题问得有些惊讶,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送给我心仪且思慕很久的女生。她人很活泼,很温柔,同时在面对困难和病痛时,她就像一个大英雄。”
老板意味深长地道:“你暗恋她哦?”
“嗯,暗恋很久了。”确切来说,应该是明恋更好。
指环铺老板在做指环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家店铺在永安老街开了几十年了,他做指环做了一辈子。这家店铺本来是和自己的老伴一起经营的,老伴陪老板从年轻相恋一直走到现在,本以为会和这家店铺一样,天长地久一辈子,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老伴先是眼睛出现了问题,一开始确实没那麽在意。老伴有些担忧,怕老板觉得自己现在成了残疾人,而不爱她。可是,老板却紧握着她的手,没有回答老伴的话语。陈修竹问道,为什麽你不回答呢?这样很让老伴绝望。
然而,老板却说,当时不知道该以什麽话来回答,因为什麽话都不如现实中的陪伴来得长久——他觉得这些话语很空。用馀华在《黄昏中的男孩》里所写的话来说——他会求你,甚至下跪,他还会打自己耳光,你都不要心软,他会一次次发誓,男人最喜欢发誓,他们的誓言和狗叫没有什麽两样,你不要相信。对诶,男人最喜欢发誓了,但是发誓和狗叫没什麽两样,我才没有回答,我也爱你之类的话。
後来,老伴染上了肺结核,忍痛过了五年,合上了双眼。这家店铺却仍存在,老板也依旧经营指环铺。
他所认为的爱,不是每日每夜口口声声传颂的“爱”,而是每月每年,用实际行动来展现的“爱”。爱不是用来传颂或者发誓的,如果只要说话就能表达爱,那还要拥抱亲吻算什麽?
真正的爱,或许要等到人生暮年,你坐在藤椅上,在午後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也可以是你躺在病床上,身体上插满着管道和呼吸机,突然感到自己的时日不多,细数着自己这一生的种种景象。
——然後呢?
然後,你会提笔用你尚不清醒的意识硬要写下最清晰的文字。实话来看,临终前的那些文字,只有你自己看得懂。
——嗯,老板,如果说我看懂了呢?
看懂的文字叫书信,看不懂的文字叫遗书。
在这个发展如此快速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愿意花时间给你写信,且不管这封信要寄多远,邮差要走多久,甚至还不能确定那个人是否还有耐心开完信的习惯,这都是一种深沉而浓郁的情感。
——所以,这是爱吗?
我想,这一定是爱了。这个时代,怎会有人手写信,能写封邮件就不错了啊!不过我想,有爱的人就有天堂。
陈修竹在凳子上坐了三个小时,两枚指环终于做完了。
老板将两枚指环包装进塑料膜里,而後分别装进了两个指环盒里,他递到陈修竹手中。
他又想起了那个风筝,现在不知道飞到什麽地方——是翺翔于漫天星空里,还是很不幸地悬挂在某一处的杆头。
无论结果,不问过程。生活起起伏伏,爱情兜兜转转,美好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悲剧的剧本上。
风筝,我追。
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从萍津到北城,再从北城到台北,接着从台北来到台南。。。。。。至于自己将会追随内心的风筝停驻在哪里,那得看风筝的足迹了。
风筝,我追。
那两枚木质指环放在背包最隐秘的地方,连带着陈修竹那点小小的心思,他的步伐逐渐加快。
这就是爱了。
正如《追风筝的人》里说: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