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420440(第22页)

420440(第22页)

评论区

“宋仁宗和他的原配郭皇后关系很紧张,郭皇后也不是温良谦让的性格,在与后妃争宠之时伤了皇帝。宋仁宗本就想立自己喜欢的妃子为后,立刻扬言要废了皇后!”

“宰相吕夷简和郭皇后不和,趁机带着手下一起上奏,力劝皇帝废后。吕夷简为了掌控言论,命令有司不能接受朝臣的谏书,一心促成此事!”

“但废后是一件大事,范仲淹认为皇后没有大错,远不到废后的地步。可是宋仁宗对这件事十分坚定,根本不见朝臣,范仲淹带着数十个言官跪伏在垂拱殿外,等来的却是一封被贬的诏书……”

刘娥眉头一蹙,有些不悦,早知道皇帝不喜欢皇后,但皇后是一国之母,重要的是她的家世与背景,不是皇帝的私心!

朕已经允许你将喜欢的女子封为宠妃,居然还敢废后!

还有吕夷简,朕还以为你是个忠恳正直的老臣,对你多有器重,没想到居然撺掇皇帝废后!

隔着一个时空,赵祯依旧打了个哆嗦:……

【范仲淹在苏州兴建郡学,疏通水渠,兴修水利,导太湖水到大海,因治水有功,又被调回开封,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因开封府地位特殊,开封府尹的位置在宋朝初年甚至可以当做太子的风向标,只有皇子才能担任开封尹。当然实际工作的还是要普通官吏做的,也就是权知开封府,以朝廷大员的身份身兼首都市长的位置,比起之前的谏官、言官,范仲淹能掌握的权利大了很多。】

【于是,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但“冗官”问题由来已久,盘根错节,早已深植在宋朝的肌理之中,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于是,范仲淹将矛头对准了负责选人用人的宰执大臣吕夷简!】

评论区

“吕夷简是名相吕蒙正的侄子,在刘太后执政期间,他辅佐幼主、处理朝政,提出的八条建议(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对整顿风气、重振朝纲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西夏和契丹的威胁时,吕夷简也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和外交才能,维护了北宋的边疆安全。”

“当然,早年的吕夷简性情耿直,敢于言政,勇于担当,为国为民。然而,随着其政治地位的稳固,他也逐渐表现出明哲保身、大搞权术,为政过于保守的一面。”

……

刘娥:“或许是倚老卖老,将皇帝当成小孩糊弄吧!”

【景祐三年,范仲淹向仁宗进献《百官图》,里面绘制了所有京官的晋升路径。以此指责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人唯亲,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劝说仁宗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

【吕夷简也不甘示弱,一个小小的首都市长居然敢批评当朝宰相,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面对吕夷简的攻击,范仲淹见招拆招。他连上四份奏章,从帝王的好恶、选贤任能等方面指出时政的弊端,将吕夷简比作汉成帝时期的张禹。意指吕夷简会像张禹造成王莽之乱一样,最终“坏陛下家法”。】

吕夷简:这简直是诛心之言!

【宋仁宗为了平衡党争,选择保吕夷简,将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州。此时距离他劝谏刘太后还政才过去不到十年,他已经三次被贬!】

范仲淹:……

第435章内忧外患

【范仲淹“螳臂当车”,想要扳倒当朝宰相,最终因自己的失败而告终。原本这件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这件事却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意外事件——】

【侍御史韩渎曲意迎合当朝宰相,列出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这就是宋朝党争的开端,景佑党争!】

评论区

“不愧是文人士大夫,很会抓对方的弱点,在名声上下功夫。”

“后来的元祐党人碑简直是一脉相承啊!”

“党争也是促使北宋灭亡的一大原因……”

赵匡胤立刻将这一条记下来,还不忘嘟囔几句:“文人就是事多!”

【范吕之争,牵连甚广!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讼和范仲淹是师友关系,自愿一起降官贬黜,欧阳修、蔡襄等人对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高若讷发动攻击,批评他身为言官却没有尽忠职守,在范仲淹被贬之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果就是欧阳修、蔡襄等人都被牵连贬谪。】

【高若讷等御史台的言官都是吕夷简一派的人,自然不会为政敌说话,剩下的朝臣畏惧宰相吕夷简的势力,也都缄口不言,范仲淹被贬出京时,竟无人敢前去送别……】

赵祯震惊:“言官居然都是吕卿的人!”

【景祐四年(1037年),吕夷简因病罢相,朝臣们才开始为范仲淹辩白,两方势力于朝堂之上对峙辩驳,朋党之争愈演愈烈,最后,宋仁宗只能下诏禁止互相结党。明面上的党争被禁止了,暗中的攻讦才刚刚开始。】

【在这三次被贬事件中,范仲淹都是重要的策动者,尤其是后两次,影响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风气,获得了北宋士人的人格认同。范仲淹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

韩愈:被贬居然也能成为一种荣耀!

苏轼:“范文正公,偶像啊!”

【因为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他的好友梅尧臣就写了一篇《灵乌赋》,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只管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发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壮言,尽显其为民请命的凛然大义!】

天幕下的观众也不免为其感慨:“真君子也!”

【宋夏战争爆发后,宋仁宗又想起了范仲淹,紧急将他召回京城,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

【范仲淹一到任,便着手整顿军队,分部训练兵卒,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他认为“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改变了以往单纯按照官职选拔将领的方式。】

宋朝之前的观众:原本不就应该这样吗?

啊!想起来了,宋朝的奇葩军制,真是一言难尽……

【范仲淹不仅选拔人才,还亲自教导他们,他教导年轻的狄青读《左氏春秋》,培养其对古代兵法的理解,最终狄青精通兵法,成为一代名将!】

【范仲淹赏罚分明,爱兵如子,使得将帅一心,官兵一体,在他的整顿下,当地驻军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劲旅,以至于边地有歌谣传唱:“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范仲淹提出了以守为攻的战略方针,通过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稳扎稳打,逐步消耗西夏的有生力量。】

评论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