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280300(第7页)

280300(第7页)

“突厥分兵进攻乌城,牵制程知节、李绩、屈突通的大军。因此,长安短时间内根本等不到援军。”

【唐太宗用疑兵之计,身披甲胄,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个大臣登上渭水便桥,与颉利谈判,怒斥颉利背弃盟约!】

评论区

“颉利可汗曾派谋臣执失思力进入长安窥探唐朝虚实,使者却被李世民软禁,因此,颉利可汗根本不知道长安的虚实。”

天幕下的观众纷纷为李世民捏了一把汗,你已经是皇帝了,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怎么敢将自己置于险境!

若是突厥人不管不顾,杀了李世民,中原岂不是又要大乱!

只能说,李世民将突厥人的心态拿捏的稳稳的,突厥的所有行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有些汗颜:他虽有一些把握,但那依旧是一场豪赌。

突厥之所以敢倾国而来,是因为他们认为唐朝内部不稳,所以他更不能示弱。

若是让颉利可汗摸清长安的虚实,长安城内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颉利可汗见后方唐朝大军纪律严明,部队整肃,又见唐朝的皇帝如此有恃无恐,担心前方有唐军埋伏,踟蹰不前。】

【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的便桥上斩白马盟誓,李世民献上了府库的珍宝,颉利送给唐朝三千匹马,万余只羊。唐太宗没有接受,只让他将掳掠的中原百姓都还回来,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这场城下之盟史称:“渭水之盟”!】

评论区

“突厥南下就是为了人口、财富,不必战斗就能有如此收获,颉利可汗一定高兴坏了。”

“可惜,他高兴早了。”

“这是突厥距离胜利最近的一刻。”

“也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转折点!”

……

【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视为一生的耻辱,却也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稳定了唐朝的局势,为后来赢得突厥争取了时间。】

始皇赞赏道:“关键时刻,李世民没有冲动行事,充分展现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风采!”

贞观三年,唐太宗君臣期待的看着天幕,对突厥一战势在必行,只是不知胜负如何?

【渭水之盟后,颉利回到北方,东突厥内部分裂,原本臣服于突厥的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对颉利推行的改革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建立薛延陀汗国。颉利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也与颉利决裂,与唐朝暗通款曲。】

评论区

“李世民深得老丈人长孙晟的精髓,对东突厥各部挑拨离间。”

“突厥本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诸多部落的联盟,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颉利可汗最信任的人是汉人赵德言,重用的是其他胡人部落,对自己宗室的人却很是防备,突利可汗与他的决裂是早已注定的。”

“再加上颉利每年兴兵进攻唐朝,得到的财物却没有分配给每一个出力的部落,突厥人都受不了了。”

“……”

【祸不单行,这一年东突厥突遇大雪灾,很多牲畜冻饿而死,东突厥势力一落千丈。】

【而唐朝政局稳定,经济逐渐恢复,唐太宗积极准备着与东突厥的大战,一血渭水之耻!】

【贞观二年,唐军击败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得到了反击突厥的军事要地。】

【贞观三年,东突厥撕毁渭水之盟,悍然袭扰河西,被唐军阻挡在城池之外,唐朝也找到了反击突厥的借口。】

【唐太宗命李靖、李绩、柴绍、薛万彻统兵十万,分道出击,全面反击突厥!】

【李靖率三千精兵,出奇制胜,在定襄大破突厥。斩首万余,俘虏十多万突厥人,隋朝后裔杨政道,隋炀帝的皇后萧氏都被唐军俘虏,颉利可汗只身逃脱。】

评论区

“颉利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命执失思力前往长安请降,以此为借口,图谋东山再起之机。”

“但李绩李靖根本不给他缓和的机会!”

【李绩带着另一只唐军屯兵碛口,斩获五万俘虏。苏定方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想要逃亡吐谷浑,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生擒,送往长安!】

评论区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原王朝活捉的游牧民族统治者!”

“成功解锁了草原民族能歌善舞的天赋!”

“李世民没有杀颉利可汗,而是让他在长安安度晚年。因这一善举,突厥大将纷纷归降,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等人都为唐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东突厥灭亡后,剩下的突厥人归顺大唐,李世民将他们安置在朔方,保留原本的部落,风俗习惯,仍由酋长治理,以畜牧业为生。此举安抚了突厥部众,还有很多突厥人在长安定居。”

“这就是少数民族自治啊!”

“长安城中胡汉混居,汉人可以带着胡人的帽子,胡人也能穿着汉人的衣服,一片和谐。”

汉朝的皇帝都惊呆了!

居然还能这样!

唐朝消灭突厥只用了三年,汉朝用了三代人的积蓄才将匈奴驱赶到了漠北……

【至此,原本的东亚霸主东突厥灭亡!原本臣属于突厥的薛延陀等部落一哄而散,有的逃亡西域,有的投靠唐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