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雅砻河谷的牦牛族统一了周边各部落,逐渐由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建立了最初的吐蕃政权。”
“松赞干布在祖辈的基础上,征服了青藏高原上的其他部落,就连盛极一时的吐谷浑也变成了吐蕃的附属。”
“按照藏族的历史,松赞干布是吐蕃第33任国王,但在他之前,吐蕃没有文字,此前的历史也无法考证,都是神话传说。”
“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聂赛在位之时,青藏地区出现了度量衡,畜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不断向外扩张,兼并周边小部落,力挫群雄,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有了吐蕃王朝的雏形。”
“但此时的奴隶制政权还极其脆弱,囊日论赞重用庶民和新征服地区的贵族,重用作战有功的臣子,引发了旧贵族的不满。旧贵族煽动原部落的庶民发动起义,他的王妃、外戚相继公开叛乱,囊日论赞在内忧外患中被人毒死。”
“松赞干布幼年登基,开始了他辉煌一生的政治生涯,这一年是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松赞干布年仅十岁!”
贞观君臣忍不住惊呼出声!
“就是今年!”
“没想到,近在咫尺的吐蕃正在更换掌权者,新即位的王还是一个孩子。”
这些聪明人开始头脑风暴,思考大唐能从这场动乱中得到什么?
【松赞干布继位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颁布了西藏地区第一部历法,统一度量衡,推广灌溉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在于田、天竺等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吐蕃文字,也就是今天的藏文,而后他又制定了残酷的律法,统治臣民!】
评论区
“幼年登基,横扫六合,各种意义上都像是低配版的秦始皇啊。”
“所以松赞干布在藏族的历史上,地位跟我们的秦始皇是一样的!”
……
始皇来了兴趣,他想起统一突厥的冒顿单于,不知松赞干布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局面被改变,青藏高原各部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走出了封闭的高原,向外扩张!】
评论区
“松赞干布平定内部叛乱,诛杀了毒害父亲的凶手,原本被鼓动起来叛乱的庶民,重新回到了他的治下。”
“还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统一国民的思想。”
“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都是松赞干布之时出现的。”
李世民不吝于表露自己的赞美:“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若有可能,还是要与其交好,不可为敌!”
长孙无忌:“尚且不知对方的对大唐的态度呢……”
【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拉萨市),统一西藏,正式创建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早就听闻青藏高原的东方有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对唐朝仰慕已久。早在贞观八年,他便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对唐朝回礼的使节极为礼遇。】
李世民再次赞道:“有眼光!”
长安就在这里,开放怀抱等你!
只要你真心仰慕大唐,就是大唐的朋友!
后来,松赞干布派出使者出使大唐,得到了很高的礼遇,这就是后话了……
第287章贞观之治
【松赞干布听闻吐谷浑和突厥都娶了唐朝的公主,也派人求娶,当时的唐太宗并没有答应。】
李世民:“朕为何没有答应?”
只是一个宗室女,又不是他的女儿,他还不至于这么小气吧!
评论区
“原本唐朝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反正又不是真的公主,只是封赏的宗室之女。谁知正遇到了吐谷浑的使节出使唐朝,吐谷浑王国位于青海、新疆,紧邻青藏高原,自然不想卧榻之侧崛起强大的势力。于是,吐谷浑使者挑拨离间,让唐朝拒绝了联姻。”
“求亲失败,让松赞干布十分恼火,深觉自己的尊严被人踩到了脚下!只是大唐鞭长莫及,暂时无法抗衡,但吐谷浑却近在咫尺。松赞干布联合羊同,发兵攻打吐谷浑,将吐谷浑驱赶到了青海地区。”
“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国家都被吐蕃打败,吐蕃的势力范围直逼唐朝的松州!”
……
贞观君臣立刻在舆图上找到松州的位置。
房玄龄:“此地位于成都北方,乃是大唐的西部边境,与吐谷浑接壤。”
松州在后来有一个更加有名的名字“松潘”,因红军长征路过松潘草原而闻名天下!
由此可知当地的地理环境何等贫瘠……
【贞观十二年,自认为积攒了足够实力的松赞干布派出大军,悍然入侵唐朝的松州,以此要挟唐朝答应和亲。唐朝初年,武德充沛,李世民自然不会受他人要挟,立刻派遣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为三军总管,率领五万将士出征。】
【结果,还不等侯君集的主力军到达战场,吐蕃大军就被牛进达的先锋军给打败了。松赞干布被唐军的锋锐吓到,带着剩下的军队退出了党项、吐谷浑的地盘,龟缩到青藏高原,并遣使到长安谢罪!】
侯君集:“蕞尔小国,夜郎自大!仅占据青藏高原就想要与中原对抗,不自量力!”
程咬金:“怎么每次出征都有你!”
尉迟敬德:“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秦琼:“可惜,他虽然带着大军出征,却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