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都面面相觑,生命力也太顽强了吧……
少年项羽问道:“你们都不看好吕布吗,他杀了董卓,名震天下,也算一方势力吧。”
扶苏道:“此人行事太过极端,不顾世俗规矩,为了利益将一切抛之脑后,这样的人没有人会拥护的。”
蒙毅又问道:“还有人要押注吗?”
扶苏等人都道:“稍后再押。”
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看好之人,自然就会站在那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而汉朝的皇帝却没有兴趣点评此事,毕竟他们争夺的可是大汉的天下啊!
袁绍:“韩馥本就是我袁家的门客,为袁家奉献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再者,我也不曾亏待他。”
是的,袁绍给韩馥封了一个将军的职位,却无权无兵,最后韩馥惊惧自杀。
【袁绍派了一个使者,一封信,便得到了冀州。公孙瓒派出大军,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公孙瓒对袁绍的不满与日俱增。恰在此时,公孙瓒的弟弟死在了袁绍与袁术兄弟内斗之下。本着远交近攻的策略,袁术联合公孙瓒、陶谦一起围剿袁绍,公孙瓒立刻发兵攻打袁绍,冀州郡县望风而降。】
【公孙瓒与袁绍针锋相对,任命自己人为冀州牧、青州牧、兖州牧,一时间三州各郡县都有两套行政班子,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一触即发。】
扶苏点评道:“这是稚子打架吗!”
始皇:“任命官吏有何用,能顺利上任才是本事。”
萧何:“若是公孙瓒手下官吏能顺利掌控几个郡县,便如同插入袁绍腹部的一把刀子,由内而外,中心开花。”
【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一场,公孙瓒以两万步兵排成方阵,两侧各有五千骑兵。袁绍则派大将麴义率领八百精兵在前,两翼放着张弓搭箭的弩兵。】
【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不免生出了轻视之心,命令骑兵出战,却被麴义打败,麴义乘胜追击,到了界桥再次打败公孙瓒。但公孙瓒也不是吃素的,他埋伏的骑兵发威,将袁绍团团围住。】
蒙恬等人将两军布局画在白纸上,按着天幕所说排兵布阵。
【两军各有胜负,谁都奈何不得谁。但袁绍成功阻止了公孙瓒的南侵之路,挫败了公孙瓒的锐气,在冀州站稳了脚跟。也打破了袁术、公孙瓒、陶谦的联合绞杀,为经略河南兖州之地的曹操减轻了压力。】
评论区
“这一战,袁绍以步兵和弩兵战胜了公孙瓒的骑兵。”
“以少胜多的典范。”
始皇面露震惊之色,汉武帝张大了嘴巴,“步兵加弩兵居然能够打败骑兵!”
始皇立刻命令墨家继续研究秦弩,想办法让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强。
汉武帝则想要训练一支弩兵,防守北方边境。
评论区
“公孙瓒遇到了他一生之敌麴义。”
“麴义以八百兵马破公孙瓒的两万步兵一万骑兵。”
“可惜,麴义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他自恃功高放纵不法,最后被袁绍杀了。”
麴义:“……”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在这一战全军覆没,他的雄心似乎也跟着消失了。”
“这时候曹操和袁绍还是两小无猜的好朋友呢。”
“本初~阿瞒~”
曹操老脸发红,袁绍的神色也极不自然。
第137章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最先开始争霸的诸侯就是袁家兄弟。】
【当是时,冀州袁绍联合兖州曹操、荆州刘表成为同盟,另一边则是淮南袁术、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三方联合。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两方势力犬牙交错,就看哪方先打开局面。】
【北方的袁绍成功遏制住了公孙瓒,南边袁术派出的大将孙坚被刘表斩杀,整体局面上,袁绍一边占据上风,身处腹地的曹操便能从容应对,破局而出。】
扶苏看的目瞪口呆:“好家伙,这是一盘大棋啊。”
始皇也目露精光:“远交近攻一策被他们用的炉火纯青。”
秦灭六国之时,也只是拉一个打一个,远没有这么多势力。
蒙毅也在纸上标注各方势力:“袁绍北方是公孙瓒,南边是袁术,曹操被袁术和陶谦夹在中间,袁术南边还有个刘表……”
蒙恬喃喃道:“太乱了吧!”
【此战后,为了争夺冀州的归属权,袁绍与公孙瓒又发动了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战争持续了两年,两方互有胜负,难分难解。】
【公孙瓒为了打破局面,杀害了他的顶头上司幽州牧刘虞,尽得幽州之地,也彻底失去了人心……】
评论区
“公孙瓒从名正言顺讨伐拥有十大罪状的袁绍,变成了谋害朝廷大员的不义之人。”
“要知道在当时刘虞的名声是极好的,他不仅是朝廷三公之一,还是汉室宗亲,刘秀之子东海王刘疆的后代,他镇守幽州多年,以怀柔政策对待乌桓首领,让北方的乌桓不敢南下。”
“刘虞举孝廉出身,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一步步从东海郡吏升职为幽州刺史,是个实干型的官员。”
“他在幽州刺史任上为政宽和,安抚百姓,深得人心,在鲜卑、乌桓等外族之间也有极高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