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照芙蓉 > 第24章 第 24 章 山人自有妙计(第2页)

第24章 第 24 章 山人自有妙计(第2页)

此人今年二十有六,原是攸州人士。十年前父母双亡後,带着妹妹背井离乡寻亲。寻了好几年都没有寻到,便在离京城五十里的复牛村安顿下来。

据复牛村的里正和村民口供说,木峰平日里上山砍柴为生,偶尔也能猎到几只山鸡野兔。

而他的妹妹名唤木棉,若还活着,今年应是二十一岁。

村里人都说木棉姑娘身体不好,大家都知道是吃药吃不好病死的。陡然得知木棉的死和菩提树神庙的住持有关,各个都很惊讶,议论纷纷,说着知人知面不知心。

而马家庄的村民则没有一个信住持会做出这种有辱佛门的丑事。

那姑娘已经死了五年,只剩白骨。想要查明她曾经是否被住持和尚侵害过,实在是无从下手。

所有的证据,只有木峰一人咬死的口头之言。

上下一两千人的证词,也难为大理寺不过五日就审问出了个大概。

而木峰本人,一边用着刑一边让狱医给他吊着命。不分白天黑夜,狱卒都轮流监视着不准他自裁。亦有一队人马往攸州而去,寻找探访木峰的亲族。

永嘉听完这一串回禀的话,问道:“他家中可有什麽不寻常的财物?”

小桂公公欠腰恭维道:“公主真是心思灵巧。据大理寺的笔吏说,木氏罪人家中只有三两碎银子,是平时打猎砍柴积攒下来的。”

永嘉又问:“那他可有什麽相好的,可有什麽来往的朋友?”

小桂回道:“这个奴婢还真不清楚。奴婢记得村里人都说他平日里独来独往,偶尔去镇上卖猎物换钱,平常除了上山都不会踏出房门的。”

他觑着永嘉神色,道:“奴婢再去给您问问。”

永嘉低头暗忖,看起来这人倒是真像一个无亲无友的孤苦人。她留意到小桂略显不安的神色,笑道:“劳烦桂公公一来二去地为我跑腿了。不如你直接问问,可否将村民的口供笔录誊抄一份给我?”

她知晓小桂需要先请示过,并不逼他立刻应下。让万嬷嬷给他打了赏,就低头继续思索起来。

翌日,正月十三。

天际才泛出浅淡的鸭蛋青色,就变了天。鹅毛大雪纷纷而下,如一张巨大的帷幕覆盖在殿堂楼阁的飞檐反宇上。永嘉清醒时,殿外已经是白茫茫一片。

瑞雪兆丰年,应是好兆头。

永嘉窝在寝殿,很是无聊地想着在菩提树神庙发生的事。突然想到前两日,母妃曾喜气洋洋地告诉她,过几日会有好事发生。

也不知会是什麽好事。永嘉将笔随手一放,唤宫娥添茶。她心中闷闷的,面无表情地发了大半日的呆。

待到黄昏光景,小桂公公身後领着两个小太监,各捧了几本厚厚的书册。

原是昨日他点了几个小内监,去大理寺连夜誊抄笔录。

永嘉不想他竟然将事情办的如此快,很是高兴。命人给他一笔厚厚的封赏,又让向公公亲自送他出去。

她若是一个人看,不知看到猴年马月去。她的贴身宫女都识字,只是她对杏月心存芥蒂不太信任,便只点了蒲月榴月和自己一起看。

永嘉细致吩咐过,若是有什麽几人口供不一致的,或是觉得奇怪的,都立刻告诉她。

她一边看证词,一边想着父皇竟然默许她参与其中的调查,当真也是难得。

不知这人和行宫里所谓的“对食之风”是否有所关联。。。。。。

这个念头悄然闪过,很快又被她抛之脑後。

这般看了一两日,永嘉看得头晕眼花。却是什麽名堂都没有看出来,她不禁有些气闷。

是日一早,摆膳的宫女端上一碗玉雪洁白的元宵,永嘉才惊觉这日已是十五。

“公主可是想着晚上出宫去观灯?”蒲月笑嘻嘻问道。

永嘉淡淡道:“算了吧,还是别出去的好。”

宫里年年元宵都有晚宴,还会在宫外的四座观楼点燃一个时辰的烟花。今夜全城亮灯,万家烟火熠熠生辉,譬如白昼。而街上不设宵禁,人声鼎沸,叫卖的摊贩络绎不绝,幽会的青年男女比比皆是。

往常她好热闹,每年都要哥哥陪她一道出宫,再宿在舅舅家。

而今年哥哥没提,她也没这个闲情逸致。

只是这等民间习俗人约黄昏的节日,她没有收到一丝来自宫外的书信。

难道他真的是有公务在身?

这念头在脑子一闪,永嘉顿时懊恼地轻拍额头。

她究竟在想什麽呢?她又不是真的如自己说的那样中意他心悦他,何必惦记他!

如做贼心虚一般,永嘉还微微张望了一番有无人察觉她的不对劲。

倒是引起了榴月的注意,她轻声问道:“公主,您可是头晕?咱们已经行至一半,您若是不舒服,奴婢这就去皇後娘娘宫里告假。”

永嘉佯装镇定道:“无事,继续去请安。”

在皇後温暖如春的昭阳殿坐下没多久,永嘉就觉得皇後今日看她的眼神有些奇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