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一部分外景,主演逐渐入戏,换成室内拍摄,他们和一个瘦小的小朋友拿了几根棒棒糖作为交换,让他们回家去与家长沟通,家长同意,沈玉铮再上门商量费用。
家长欣然答应,当天下午,小朋友便跑到他们的拍摄地方,扬着纯洁的小脸大声喊,声响仿佛从这个山头传到了那个山头。
摄影师将这美好的一幕记录了下来。
在那以後,片场总会多出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像个跟屁虫似的,和他一同坐在监视器前,不懂装懂,瞎猜剧情意义。
上午的室内戏拍完,小孩看得备受感动,剧情不按照剧本发展拍摄,他不知道前因後果,但情绪被演员带动,在那一旁闷闷地哭。
沈玉铮能猜到部分原因,拍摄的那段剧情,讲的是电影中的主角经历,和他的家庭有些相似,小孩单亲,母亲生二胎时难産而亡,父亲瘫痪在床,能养成这样的性格,非常难得。
沈玉铮递给他一包手帕纸。
他说了声“谢谢”,欲言又止。
沈玉铮问道:“你想说什麽?”
小孩:“他们的经历……是真的吗?”
沈玉铮果决,“是,但故事不发生在演员身上。”
他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透彻沈玉铮的意思,“什麽是演员?”
沈玉铮一句话概括,“演故事给你看的人员。”
他知道故事,父亲告诉他故事都是假的,骗人的。
小孩怅怅不乐,“那就是说,你们全是骗人的呗。”
亏他还以为找到了可倾诉的人了呢,哭得像傻子。
这模样在他们眼里一定很可笑。
“那是诈骗团夥,我们是正经的电影团队。”
沈玉铮道,“他们是演的,但故事却是真实的。主角杨蝶,原型是牛曼芳,和你还是有些区别的,她的父亲渐冻症,母亲智力障碍,小时候边上学边照顾父母,条件似乎比这里还要艰苦一点,一年下不了几回雨,经常闹干旱,她亲口说过,曾经渴死过人,所以发誓要改变那里的环境,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有饭吃,有水喝,家人健康能团聚。”
小孩期待地问道:“她成功了吗?”
问题不好说,沈玉铮没作答,编剧听了半晌,凑过来道:“快成功啦。她是她们山里唯一走出来的大学生,现在是他们家乡的扶贫书记。”
她是偶然间得知牛曼芳的故事,将她的个人经历背得滚瓜烂熟,写成了剧本。她本身就对这类题材很感兴趣,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位优秀人士,投了很多次,都被导演以不同的理由拒绝了剧本。
她不想放弃,加入了摄影师的团队,一同寻找创作人员,期盼有朝一日将剧本完美拍摄出来。
沈玉铮的到来像是让她迎来了曙光。
这里的所有人都很青涩,但百般努力。
男主也不作妖,深入其中感动着,拍摄进行得十分顺利。
·
沈玉铮恪尽职守,对演员的情绪表达精益求精,他很有耐心,指出问题所在,一步步教会演员如何提升,如何改变,甚至不辞辛苦亲自演示。
一天下来微信步数三万起步,多时五六万,比闻淞都忙,闻淞等他回复都要守着晚上的时间点。
有时聊着聊着,对方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说得也不是要紧事,闻淞不好责怪他。叮嘱的话就当耳旁风,对方也不听,说了几回就不再提了。
手机那边是沙哑的嗓音,闻淞百感交集,“记得护肤,回来不要变丑了。”
正要感动的沈玉铮:“?”
长相很重要吗?重点不是他的电影吗?
闻淞嘴毒半辈子,头一回不忍心说实话,他对电影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沈玉铮。
爱屋及乌吧。
闻淞问道:“电影拍的怎麽样了?一个月内能结束吗?”
“好像不能。”沈玉铮拿着手机,单手扣好睡衣,起身开门,见到来人很是惊奇,他对门外的女主演说道,“进来吧,你先等我聊完。”
沈玉铮请她坐下,边说边整理桌面,合上正在修改的剧本,继续和闻淞聊着,“天气不稳定,自然景观的变化难以把控,堪景时的风景完美,但是错过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有第二次。希望运气够好吧。”
“不好也没关系,我改天派人去寺庙替你烧柱香,攒点功德,说不定就梦想成真了。”
“那我先谢过闻总?”
“只有口头感谢吗?”没刻意捂住听筒,人来了也不瞒着他,闻淞给他的表现打满分,他盯着小黑猫大口吞咽着三文鱼,心血来潮说了句云里雾里的话。
“沈导演,你的猫好像不是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