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公府
容妃不紧张,靖王追问母妃之後,也放下心头大石,只有慕容先生几次让靖王派人回一趟容妃的母族,将族谱录一份回来,更为放心。
靖王一听,不觉得是个大事,便全权交给慕容先生派人去办。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因为军需一事,是他协理兵部一起办的。想也知道这件事牵涉不到一位皇子的身上,但靖王却觉得办砸了差事,一心想在皇上面前挽回颜面。
能够挽回颜面的方式,一是将这件事的收尾办好,二是另外办一件漂亮事。靖王觉得此事已了,军需一事也交给了镇国公指定之人,他是插不上手了。
于是他就将心思动在了另办一件事上,慕容先生给他的建议是修书,这点正合靖王的心意。一旦修书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和那些清流翰林们打成一片,还可以四处寻访不出仕的世家,请他们出山为大齐效力,到时候他这个中间人,岂不是正好可以左右逢源。
原以为总要费些功夫,没想到皇上想都没想,便将这件差事交给他,还勉励他一番,让他好好修书。
靖王得了这个差事兴高采列的回府,慕容先生连声恭贺,主仆二人就在慕容先生的屋子里秉烛夜谈,席间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拍案而呼,至天亮方尽兴而归。
外头的事,喧嚣一阵,终是沉寂下来,但京城从来不缺少新鲜事,比如最近,王家九爷这匹野马终于被人给栓住了。王家请了官媒向罗家求娶长女罗杜若为妻,一时间满京城的人都在打听,罗家是什麽人家,罗杜若又是何方神圣。
等问明白了,顶尖世家便都想起罗家和王家的那点子不好说,也不知道算不算恩怨的恩怨来。再一打听才知道,王九爷是非卿不娶,在老祖宗跟前也不知道保证了什麽,讨得老祖宗松了口,这才让王家上下拿他没有法子。
罗杜若订了婚事,便开始备嫁,医馆都去的少了。
宁璇特意上她家里去了一趟,送了半车料子,“王家人多,一人备上一件自个绣的东西,也要绣好久,还要给九爷备上几套你自己做的四时衣裳,恐怕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怕你没时间出去挑,就从库房里挑了一些出来,有两匹是宫里赏的,拿出来给老祖宗和王妃做东西,也好表表你的心意。”
“大恩不言谢,我这会儿正需要这些,也就不跟你客气了。等日後……”
“什麽傻话,日後还要报恩不成?若是改天我没有的东西你有,你难道还舍不得拿出来吗?”
两人相视一笑,宁璇看到罗杜若的笑,充满着期待和向往,不由问她,“给师太写信了吗?她若知道,必然是极高兴的。”
“昨日写的。”罗杜若点头,宁璇听了,不由想起在寒月庵时,师太请她照拂开导罗杜若,若是她知道这件喜事,必然十分欢喜吧。
宁璇回去的时候,看到银楼的人往隔壁去了,巧珠顺着她的视线一看,便笑了,“明日不是去安国公府坐客吗,想必是二小姐新打的首饰。”
“哦,那马具店是不是也该来过了。”
巧珠越发笑的厉害起来,“小姐这是跟谁学的,明明一本正经却叫人笑的不行。”
宁珏可不就是缺一根马鞭吗?也不知道会不会带到安国公府去耍威风。
陆氏和宁璇的衣裳首饰大多都是来京城後添置的,几乎都是新的,便没有为明天的安国公府再刻意准备。
天气日渐凉爽下来,陆氏便穿了一件月桂色的秋衫,滚边是自己绣的金桂飘香图,下头是深豆绿的马面裙。
宁璇挑了鹅黄的裙子配了一件浅紫色的衣裳,这回不是去王家,倒没有戴花冠的必要,只挑了一朵宫制的绢花别到头上,手腕上戴了透明琉璃压彼岸花的镯子,红白对比强烈的镯子,越发衬的宁璇的皮肤白皙如雪。
两人坐了马车,巧珍和巧珠随车,车前还坐着小丫头东初。
隔壁的大门也开了,程敏带着一双儿女登上马车,耀武扬威的看着他们,好似在说,你们去的可是我的娘家。
宁璇回应了她一个抿嘴轻笑,好似在回击她,你不过是一个庶女罢了,你嫡母请了我们,你又能如何。
一言不发之中,火光四溅。
安国公府里程樱任由丫鬟们穿衣打扮起来,脸色却一直郁郁的,不得开怀。
“小姐,听说夫人请了她的闺中好友呢?”丫鬟心想,那位夫人的儿子正好比他们小姐大上一岁,大家私下都在猜,是不是替小姐相看。
“那位夫人只是回京探亲。”他们一家可是在外任上,程樱想到这一点,脸上的郁色越发重了。
她的心中充满了不甘,想到自己迟迟未定的亲事,就想到王家九爷。若是他娶个门当户对的女子,她心里暗叹一句,可能也就丢开了。
可是现在,罗杜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她见过一面的,在王家,她和宁璇一起赴约,就走在她的前面。然後被带走见了老祖宗,最後,宁璇是一个人出现在宴会上的,身边的罗杜若不见了踪影。
难道就是那个时候,让罗杜若认识了王九爷,继而让九爷对她一见倾心,非她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