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纪琳琅就让人放出消息去,表示澹台军打仗没有草粮,没有物资等等,澹台军如何的艰难。
要让大家心里有个底,才有借口反了。
就在这个时候,师丞相派人送礼过来,说是给外孙的礼物。
还特地写了两封信给纪琳琅和澹台修,给澹台修的那封信,纪琳琅不看也能猜到师丞相的意思,她拆了自己的信後,都是师丞相对福安县主的思念之情和对纪琳琅的愧疚与歉意,想挽回父女之情。
把一切的错都推到了死去的粟氏身上去,他是无辜的,被粟氏蒙骗,被粟氏离间了他和福安县主的关系,所以对她这个女儿也有了误会。
好大一朵白莲,纪琳琅想吐了。
这段时间她确实疏忽师丞相这边了,没有想到师丞相来这麽一出,纪琳琅知道皇帝的地位不稳,所以更倚重师丞相。
再有永宁长公主在中间说和,师丞相和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好,连带着师琳雪在後宫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已经封了皇贵妃了。
离皇後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纪琳琅打发走师丞相的人之後,便让人把师丞相这封信秘密送给师琳雪,她觉得很有必要给师琳雪看看。
而师丞相和永宁长公主以及皇帝的三角关系也该暴露出来了,纪琳琅和澹台修之所以没有捅出来,也是想让皇帝在京城撑的更久一些。
但现在皇帝和师丞相还有时间折腾,就让他们好好斗一斗吧。
师丞相的人离开之後,皇帝的圣旨竟然过来了,表示师琳雪的皇贵妃大封典礼,要纪琳琅出席参加。
纪琳琅又不傻,怎麽可能会去自投罗网,老夫人失踪的事情,京城那边还捂实着呢。
现在估计是心里不安,担心澹台修也反了,所以想召纪琳琅回京牵制澹台修。
纪琳琅还知道,这个提议是师琳雪提出的,永宁长公主也赞同,所以才有了皇帝的旨意到来。
纪琳琅给澹台修送了信,边境上的澹台修很快就回复了,随後澹台修修书一封回族里,让最後一部分族人撤离京城。
当下澹台一族的人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澹台修异想天开,五万兵力对上西域和北狄还想造反,简直痴人说梦。
另一派觉得,如果澹台修造反,他们还留在京城,那无疑是死定了。
与其留在京城待宰,还不如离开京城寻求活路。
所以澹台氏一族的人有一部分选择留在京城,大部分离开京城南下,还有一小部分人去西北找澹台修。
至于,澹台明离京去找老夫人,到现在都还没回归。
澹台明离京之前,还特地的进宫看了一下,确认老夫人不在宫里,他才往别处查的。
等澹台氏一族的人撤离京城之後,老夫人失踪一事,就被爆出来了。
留在京城的那一部分澹台族人,以及马氏和她的儿女们当即向官府举报,澹台修要造反了。
然而,他们以为他们要立功,却不想第一时间被官府控制起来,关到了牢房里去了。
皇帝这边得知之後,觉得是老夫人失踪的事情被澹台修知悉了,当即让人去追杀离京的澹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