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肯定知道,唐睿宗李旦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又不是傻子。”阿斗道,“但是他为何不自己造反呢?是不敢吗?”
阿斗觉得李旦亲自造反比李隆基造反好,毕竟势力更大,成功的概率也大。
【阿斗】:唐睿宗李旦都知道,为何不敢自己造反?
阿斗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阿斗,你再想想,以相王李旦的身份造反真的有优势么?”刘备引导着阿斗。
阿斗挠着头发,仔细想李旦造反的优势,忽然发现似乎也没有什么优势。
毕竟在位的是李成茂,李旦以叔叔的名义造侄子的反,似乎是以大欺小。
【知道归知道,但是唐睿宗李旦到底知道多少呢?唐玄宗李隆基又会让李旦知道多少呢?
经过咱们之前的分析,虽然李旦不像史书上定义的那么无能,但是他的儿子李隆基的能力的确是在李旦之上。
正因如此,史书上记载的唐睿宗李旦对此次政变知之甚少,逻辑也是对的。
所以,唐隆政变的主导还是未来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
唐太宗,唐
才七岁的李治一时间又点转不过来了,方才神迹说唐睿宗李旦其实是知道唐隆政变的消息,那这会怎么又说唐睿宗李旦知之甚少。
最小的李治想不明白,但是唐殿中的其他人一听便明白,根本无需多言。
“父皇,这是为何,他到底知多少?”李治求问他家父皇。
“父皇问你,李隆基的身份你可还记得?”李世民问李治。
“他是李旦的第三子,被过继给了……儿子明白了!”李治一下明白了。
“若是以李隆基的身份他定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但要是他带头造反就不一样了,他就成了最大的功臣。”李治滔滔不绝,“就算为了这份功劳,李隆基也不会告诉他太多。”
“还有还有,那些臣子之所以一起瞒着相王李旦,则是因为以李旦的处境造反不合适!”李治觉得自己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分析的头头是道。
看的出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基因的确是好,李承乾他们兄弟几人确实是聪明,只是身体素质都不怎么样。
若但凡李旦身体好些也不至于如此。
*
唐高宗,唐
听神迹讲述自己的皇孙李隆基之事,唐高宗李治的眼中有了神采,“这孩子颇有太宗之风。”
唐太宗李治看李旦的眼神更加坚定,所谓父凭子贵就是这般。
第299章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唐睿宗李旦登基之后又干了什么。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首先是大规模的平反,追封已故的废太子李贤为章怀太子,并且给宰相宰相裴炎、神龙政变的五位大臣、太子李重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一并平反。
对于武氏一族,唐睿宗李旦则直接削夺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的爵位和谥号,并且还把他们两人的坟给抛了,并把尸体拉出来鞭尸。
从这可看出唐睿宗李旦对武氏一族的确恨之入骨,若当年武则天立的是李旦为太子,怕武氏一族怕是早被灭了。】
*
武周
“四弟,你竟如此!”李显听到李旦的所作所为,心中大喜。
李显觉的自家母后听到李旦如此对待武家后人,定不会立李旦为太子。
李旦见自己的心思和日后的所作所为被神迹如此大方的说出,反而坦荡起来。
他就是不待见武氏后人,武周的确是篡了李唐江山,他如今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匡扶李唐江山。
武则天听李旦对武三思他们的举措,神态并没有半分波动。
自从知道武氏一族无能后,武则天就果断放弃了他们,现在的武三思于武则天来说不是亲人而是要除掉的隐患。
身为皇帝,武则天自然要为后朝考虑,既然她已经下决心把还政于大唐。
【在官员的任用上,唐睿宗李显重用姚崇和宋璟为相,这两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选良相外,唐睿宗李显还恢复选官制度,并且着手处理唐中宗李显执政期间冗官问题。
单看这些举措都是明君所为,但唐睿宗李显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前都先过问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对唐睿宗李显的评价并不高,两次登基都是傀儡。】
*
武周
李显满脸不屑的看向李旦,他还以为李旦多厉害,不还是个傀儡。
李旦则是一脸平静,自打他听到自家儿子李隆基在唐隆政变成功后,他便料到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