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惑透过短短的几行字,已经看到人物如何穿着民国的打扮,在陌生的欧洲街头跟随防空警报匆匆逃离。
书页沾着硝烟气味,孤儿在大声哭泣,医院与学校在大轰炸里陆续崩塌。
她已经能想到这部电影会有多好看了。
招募里指出,演员需要有个人特色,能流畅说出大段英文独白,也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
国别和民族的交错,能进一步加深电影的时代背景。
纪惗完全能感觉到她此刻的兴奋。
“没事,你不用太憋着,我就当没听见。”
邓惑:“这个片约真的很好啊啊啊啊啊!!”
她尖叫完有点不好意思,起身去拿柠檬片泡茶,假装无事发生。
纪惗看了半天截图,轻嘶一声:“……我也想去。”
亚裔演员那么多,得有多少人在抢这两个角色,真不敢想。
邓惑很快有了想法。
“我打算花两个月的时间学一门新乐器,”她下定决心:“我要向导演展示我的延伸性和可塑性。”
“咱们住在一起,可能会吵到你,不行的话我就去别的酒店住。”
“没事,”纪惗还在研究她转发的成串信息:“你可能要请个外教,帮你加强口语。”
邓惑此刻兴奋又开心,脸颊红扑扑的,重回大学时的纯真样子。
“你呢?一起试试吗。”
“我要重新补一遍埃导的所有作品,然后读这部电影的原著,想想他要什么样的演员。”
“嗯,我陪你!”
由于早就排练娴熟,他们第二天下戏很早,邓惑拉着纪惗一起去了宁波。
中国两大琵琶之乡都与丝绸之路有关,一在盛唐故地,也就是西安,二在宁波镇海,有多位大师国手诞生于此。
她特意喊了懂行的朋友,一路逛了六七家琴行,最后相中了一把酸枝木琵琶。
琴行老板大致教了几句,她抱着琵琶笑吟吟信手弹弦,虽然音不成调,但每个音都圆润好听,淳厚剔透。
“帮我拍一张,我抱着它好不好看?”
纪惗对准镜头时,邓惑恰好笑着转身。
如瀑金发在旋转时绽出弧线,她怀抱琵琶时皎若明月,连指尖都泛着光。
邓惑外出时一贯是红眸金发的造型,琵琶本身古典静雅,让她的美被渲染地富有张力。
她像是抱着一只鹤,哪怕还不通琴律,都已借此显出谪仙般地潇洒。
纪惗压着呼吸为她拍了好几张照片。
他庆幸是在用自己的手机拍照,不然还要厚着脸皮去讨两张私藏。
他的妻子,他的爱人,美得世间独有。
每次凝望时,内心都会无法克制地悸动。
琴行老板都八十多岁了,说话有点缓慢,也乐呵呵地直竖拇指,夸她好看。
“你是外国人吗?还是混血?”
邓惑笑着解释:“我妈妈是少数民族,她比我更好看。”
琵琶八折成交,双方都很快意。
新的琵琶老师也很快就位,谈妥合同后翌日前往横店,住酒店新空出来的小单间。
回去的路上,邓惑还想到了营业的事。
“要不要让助理剪个vlog发出去,或者就发刚才的照片?”
纪惗扭头:“累了,懒得发。”
他决定搂着独占欲睡会儿。
邓惑:“……?”
官宣那会儿你不是挺积极的嘛。
纪惗很快定下计划,一面快速熟悉导演的风格,一面练习旧时代的繁体钢笔字。
二战时期,人们站在历史的三岔路口。
他在找那个时代的感觉,试着为角色写留学海外时的家书。
邓惑则是找机会给胡导打了个电话,确认方向没错以后开始速成琵琶。
错了也不要紧,闲时多学一门,以后总有用处。
潘嘉慧女士从后方发来问候,做出重要批示。
“学这玩意儿跟学英语没啥区别,就得硬练,练就完事儿了闺女!”